上周打电话回家,爸爸生气了,因为我,更因为没有想好为什么就来了深圳。用爸爸的话说“从小做事就没有定性、没有长性,做一回这做回那,好好教着的书就不教了,好好上着的学就跑出去实习了,你想清楚自己将来要干什么了吗?你对自己未来有没有个规划?……”
长这么大,还是比较怕爸爸生气的,尤其是这种一针见血的发问。
来深圳的确没有跟家里商量,都是自己做完决定后通知的父母,不出所料他们很担忧,无非就是传统保守的北方人认为的广东这个地方不安全容易出事坑蒙拐骗多(其实,这些隐患北方又不是没有)。我耐心的告诉他们,这次实习是去学习的,虽然没有薪水,但是能学到很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而且导师爷爷很支持,那里有很多同门师姐师兄,放心吧。
来了四个多月,偶尔会跟家里抱怨做科研太累,加班熬夜经常事,关键总是没有成就感,不想做科研狗,特别想北京,这才招来了父亲的苛责。
经过四个多月,在与老板、同事相处的过程中,意识到:我其实没有想明白为什么来这里。中心除了老板,几乎都是我这种实习的学生,原因很简单,作为廉价劳动力学生既能胜任技术工作,又能乖巧地听老板吩咐。而这里的学生实习目的也很明确,一是为毕业论文,在中心能得到一手真实的数据,还可以在老板的督促下完成硕士论文,何乐不为,二是利用中心资源出国留学,当然目前大多选择香港或台湾。前者学历背景雄厚,本科和硕士都是国内响当当的理工科名校,向来不愁就业,后者读博目标明确,都开始游走于国际各种会议,后者多是我的师兄师姐;而我像个傻子一样,被问起为什么来这时,总敷衍地说“来学习”。
一个自制力差的人,总寄希望于环境,来这里的初衷有几个:一,在吃喝玩乐一条龙式的大宇宙中心,是经不住任何人诱惑的,只要约起,肯定有我,为此每每完不成学习任务,良心总是受谴责;而深圳,单位所在的地理位置,除了山就是施工现场,连村里的CBD地区都算不上,我简单地认为这种地方是没得诱惑的;事实是,一群连着上班5天的人,嗨起来是没有底线的。二,学校里总是有开不完的这会那会,还都强行拉你参加,头疼的是偶尔还要做会务组神烦的工作;而中心每天都上班忙实验,忙paper,是个务实的单位,那些虚头巴脑的会根本就不存在。三,我能预想到的未来不一定会比现在好,日后的生活也不一定能支撑我在深圳这个地方白吃白住一年,所以得抓紧机会。
多么完美的理由,然而就忽略了一点——这一年深圳的学习对你的未来有何帮助?
我错过了观摩硕士答辩的机会,错过了每次沙龙和导师同门讨论专业、提升自己的机会,错过了种种牛人的讲座学习的机会,并深深地体会到,论资源,深圳这个发展中城市远远抵不过首都丰富;在单位,没有论文的压力,所以老板不会分专门的小项目让我单独承担,没有考博压力,所以师兄们对我参会、写paper也不过多督促。真是呵呵了
不当“科研狗”,“科研狗”一词比“单身狗”更具讽刺意味,它是这个社会对科研工作者无奈又同情的表达,因为往往付出与收获不成比例。想踏实做个教书匠,可那就没必要浪费一年光阴在研究院了呀。这就是“西一棒槌、东一榔头”的后果,什么都打不着,什么都得不到。同龄人,坚持教学的有,并已小有名气;坚持学术的有,论文也发了诸多。而我,对前路依旧浑浑噩噩,看着师姐们毕业时各种焦虑与担忧,或许是该静下心来好好思考前路在何处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