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品牌设计
那套提交了60页PPT的设计方案,在你的预算后加了个0。

那套提交了60页PPT的设计方案,在你的预算后加了个0。

作者: 小赵先生的剑 | 来源:发表于2018-07-14 13:39 被阅读1次

    关注这个简书号的你

    可以说是个人物了

    别太在意方案有多少页

    毕竟乙方为了定稿什么都敢复制

    本文预计  2500 字,预计阅读时间 6 分钟


    年前与一个做互联网产品的朋友聊天,他的项目刚到融资阶段。

    我们聊起跟投资人沟通的姿态,不可避免地就聊起商业计划书的呈现形式。

    我问朋友,融资总算极正式的一个动作,创业公司的商业计划书大概是非常华丽且丰富的吧?

    朋友说,也不尽然,比方说我跟投资人谈,一般只拿一页纸。如果一页纸都讲不明白的模式,即便是几百页的商业计划书,也是徒劳。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说到底,商业计划书无非是锦上添花的一个工具而已。

    这番言论除了独具新奇之外,更让我想起在广告行业动辄几十上百页的ppt提报。

    部分可爱地“营销专家们”为了让工作更能自圆其说,极尽所能地往方案里堆砌几乎所有能想到的专业词汇,再配以精美的排版,当文件在投影仪上华丽地登场以后,效果往往极其出色,如若再遇到口舌伶俐地讲稿者,甚至可引发全场点头注目,关键节点往往还可引发一阵清脆地掌声。

    即便通篇方案不知所云,大甲方们依然似乎看穿了一切,心满意足地签订合约。

    久而久之,这种甲乙双方影帝式的合作,将创意行业推进了一个全新的形式溢价时代。

    似乎每一套面对大甲方的时候,方案好坏暂且不谈,如若页码过少或专业术语铺垫不足,就已经算是自甘堕落了...

    a

    你看到的方案

    到底是你该看到的

    还是你想看到的

    ● ● ●

    前段时间的一个设计项目,因为初期的信息采集已经很完善,于是设计完成以后,直接以单图的形式进行提交。

    很快,客户就发来了一个之前其他公司为其做过的设计提案,大意是要求我们以这种形式进行提报。

    打开客户发来的提案PPT,足有七十多页,这瞬间令我肃然起敬,于是抱着学习的眼光对方案进行了仔细的观摩。

    该提报方案仪式感极强,从市场趋势到品牌定位,再到后期的整合执行,可以说逻辑丝丝入扣,在最终设计方案的引导上,每页都是慢慢的各种数据图表及专业术语,最后的设计方案“犹抱琵琶半遮面”,一页页翻下去,更像脱去层层面纱的美人,越发地令人心痒。

    只到60多页以后,设计图片终于呼之欲出,那些充满浓郁乡村气息的设计,一眼望去令人炫目,而此时回想前面60多页的铺垫,已经顾不得设计有什么好与坏的标准,只觉每一处设计,从图形到色彩都正本清源,言之有物,简直就要立时拍板定稿。

    而尴尬很快悄然而至,方案前面的Slogan赫然是几年前我没有创业时,工作所在的设计公司所用的,这里竟然直接被拿来主义了。

    再看里面的框架与策划,也几乎与那家公司的逻辑一样,很多内容在百度文库竟也可以直接搜到。

    看完这个方案,我一时沉默。

    这何尝不是创意行业的普遍现状呢?谁又不是为了多一点预算和快一点定稿就大兴铺垫,动辄几十页的ppt繁复陈杂,这些形式主义往往令甲方目眩神迷,但就如上面那套我看过的方案一样,华丽的形式之外,通篇废话,水分之外,有用的那几页简直单薄的可怜。

    这怪谁呢?除了乙方之外,甲方就毫无责任吗?那些以面子和形式为红线设定出来的审核标准,真的对品牌有帮助吗?

    这个环境下,甲方确实需要清醒了。

    你看到的,不一定是你该看到的,更有可能是你想看到的。

    b

    一套比四大名著还厚的汇报

    你只把人家当手

    又怎能要求人家走心

    ● ● ●

    我有一些做设计和策划的朋友供职于国内比较知名的一些企业,通过他们对其工作模式及方法论的描述,可以很负责任地说,很多体量比较庞大的企业,其在营销策略及设计部分的工作都是极差的。

    如我的发小老M,他所在的公司为国内排名前三的奶制快消企业服务,去年年底的时候,他发来一张图片,是一堆厚厚的文件,看上去有几千页,足有三十公分高。

    我不禁好奇,这是什么?

    他切齿道,给傻逼甲方做的年度工作汇总,比他妈四大名著都要厚,老子准备了一个月,脸都干绿了,X他大爷的,一群闲着没事的人,一年都服务完了,还非要把这一年做过的工作一一罗列汇总,不知道怎么想的。

    我笑着说,你就不能跟他们沟通下,减少一些这种途耗时间的形式工作啊。

    唉,沟通啥,一年100万服务费,除非第二年不想续签了,没办法,得按这些大爷的要求去做啊。老M愤愤地说。

    老M为甲方爸爸做的工作汇报

    我彻悟道,嗯,由此看他们工作态度确实也是很严谨的企业了...

    严谨个毛!老M这时声音几乎颤抖。每次提交方案哪怕是一张朋友圈的小海报,都需要层层审批,动辄就会议讨论,一群啥也不懂的人对着我们的心血指手画脚,口诛笔伐,改到最后无一不是百年难遇的垃圾,畜生啊!

    从老M几近愤慨的情绪中走出来,又回想其他一些在这些庞大甲方工作的朋友所分享的,深切感觉,形式溢价主义,何尝不是甲方这种奇妙的标准,造就了一批浮夸的乙方及方法论呢?

    由此看,根本依然在于甲方面对创意人时,没有办法最大程度地打开信任象限。

    你只把人家当手,又怎能要求人家走心?

    c

    创意人需要解决的问题

    是要让市场认可

    而非只让甲方认可

    ● ● ●

    最近做项目,习惯了一种记录式沟通模式。

    每一个项目,从前期信息采集、需求沟通、品牌定位、文案策划等工作到视觉设计这个节点,我们都会做详细的记录和梳理。

    在刚刚服务完的一个乐器品牌项目中,最后整理文件的时候发现,竟然写了不下八千字简报记录,再加上过程稿、修改意见、方案提报,相关文件星罗棋布,看上去极有成就感。

    但最终合作完成为客户提交文件的时候,我们往往只提交最核心的文件,诸如设计的矢量原稿、文案序列文档、品牌形象建议书、场景应用效果图、设计说明等。

    而像上面说到过程中的那些几千字的记录、几十页的简报等等却一概不发,这并非刻意掩盖,而是客户最终要的,一定是可以落地且具备销售力的解决方案。

    对于客户来说,结果一定大于过程。而对于我们来说,过程又成就结果。

    过程中的方法论,是我们对结果负责的利器,是帮助客户解决商业问题的基础工作。

    话说回来,一些营销和设计全案,精致的策划逻辑以及市场分析等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

    在方案提交时,对客户进行合理、清晰地梳理及呈现也是极有必要的。

    而如上面所说,为了提升预算及定稿效率,堆砌拼凑一些客户根本看不懂的术语及信息,并借此烘托姿态,甚至不惜用百度文库里那些泛滥的策划模板进行填充堆砌,将策划及设计工作机械化、模板化、可复制化,这些行为则不只是辜负了客户的信任,更辜负了市场的期待。

    创意人需要解决的是市场的认可问题,而不只是甲方的认可问题。

    ● ● ●

    未来的我那些亲爱的客户,如果有一天,我拿着一页设计图稿给您提案的时候,希望你不要着急否定它,更不要着急为它的预算打折。

    相对于那些几十上百页的设计提报,这单薄的一页,可能会为你掀开一片妖娆的蓝海。

    谁又说的准呢?

    方舟的周记

    小赵先生

    方舟设计

    微信公众号 : fangzhoudao

    新浪微博:

    @方舟设计品牌形象孵化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套提交了60页PPT的设计方案,在你的预算后加了个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pqy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