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下雨了/
来深圳第一天,哇,好多漂亮的花啊;哇,好绿的树叶啊;哇,好蓝的天空啊... 拍照,发朋友圈,配文:这里的空气好新鲜,这里的色彩不蒙灰。
来深圳第二天,哇,下雨了呢,空气湿漉漉的,远山雨蒙蒙的,水塘里的涟漪一圈圈的...拍照,发朋友圈,配文:小雨点,小调皮,滴滴答答落大地。
来深圳第三天,哇,还在下雨呢;哇,还在下雨呢; 哇,雨到底要下到什么时候啊... 发朋友圈,配文:雨一直下,气氛不太融洽;亲爱的娘娘女娲,你该起床补天啦。
女娲娘娘还没起床,我默默的打开淘宝,决定要为雨天制备一双集实用、舒适与时尚为一体高性价比的雨靴。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泱泱大淘宝,居然买不到一双合适的雨靴。满目价格不一、样式颜色不同的国产雨靴,打开后的评论却大多相同:浓重的气味,磨脚的鞋帮,雨天不防滑,甚至鞋底还漏水。在梗着脖子与满屏的电商奋斗了数小时后,我终于抬起头来,望着窗外的雨幕:女娲娘娘,还是祈求你起床比较靠谱。
/2 我想买这样一双雨鞋/
对于我妈,买一双雨靴从来不会是问题:菜市场多的是,至于让你愁成这样吗?
至于。
我希望买一双适合自己的脚型的雨靴。每个人的脚型不一样,过去我们只知道有尺码的区别,现在我们知道,有的人脚胖,需要鞋面略高;有的人脚瘦,普通尺码的鞋穿起来总是松松垮垮;有的人脚宽,总是脚的两侧磨得疼... ... 俗话说,“鞋舒不舒服,只有脚知道。”我们的脚每天要承受我们全部的体重,背负我们走过千山万水,在天气不好或者路况不好的时候甚至要承担几倍于我们体重的重量,我们怎么忍心让它穿不合适的鞋子?
我希望买一双适合这个城市的雨靴。南方多雨,有时候连续好多天都在下雨,一双雨鞋也就要连着穿好多天,不过也因为多雨,南方的排水系统似乎总还是不错的,雨大点儿的时候积水,雨小了之后比较快就排掉了;北方少雨,偶尔下雨也不会持续很久,雨鞋只是偶尔穿,但北方缺乏处理积水的经验,一下雨容易积水,反而需要能够处理深水区的雨鞋;夏天天热,即使大雨带来些许的凉意,脚上仍然不能忍受闷热;而冬天天冷,下起雨来更希望脚上是暖暖的。
我希望买一双符合我的个性的雨靴。爱美的女生从头到脚都要是美的,一双漂亮的雨鞋才配得上;恋爱中的情侣恨不能昭告天下,雨靴当然也要情侣款啦;而对于常常在工地跑或者其他长出外勤的人,没有比防滑耐磨舒适跟脚更重要的评价指标了。
一双雨鞋,也需要“个性化定制”。
/3 价格的陌生感/
其实,不是没有勉强符合雨靴定义的雨靴。只是动辄上千的价格,总有一种陌生感。
不要说什么“你要求那么多,价格自然高啦”的话。这一代人虽然不再像老一辈从物质贫乏年代经过,只追求价格,但却更懂得商业。愿意为一件商品的价值买单,不等于没有适当的价格的概念。
雨靴是中国人传统的鞋之一。却被老外发现,改良成了时尚款。我甚至怀疑,这些时尚的雨靴们会不会和许多其他产品一样,made in China,出口到海外,又被我们自己出国抢购回来呢?
吴晓波曾经多次推崇“名创优品”:名创优品撕掉了最后的一层纸,即零售终端价格的虚高,一是渠道的陈旧与沉重,二是品牌商对价格的贪婪控制,把这两个打掉,价格的空间就突然出现了。竞争的要点也许真的不在线上或线下,而是工厂到店铺的距离。
我们不是没有创意,也不是没有技术,我们没有雨鞋界的“名创优品”。当我在这里写着我对雨鞋的要求时,也许在某个地方,正有人在为这样一双雨鞋努力。
窗外面还在下着雨,我等待一双适合我的雨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