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巨匠海灵格曾说过:“好的家庭,一定有界限感。”
界限感就是懂得自己与他人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明白自己和他人的责任和权力范围,既保护自己的个人空间不受侵犯,也不侵犯他人的个人空间。
说白了,界限感就是在人际关系中掌握适当的分寸,你有你的空间、我有我的自由,各得其乐。
缺乏界限感的人,常常把自己依附于他人,“邀请”他人跨入自己的界限,也常常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他人,强行“跨入”他人的界限。
我们中国家庭目前的情形便是常常出现这种界限模糊,有的甚至是孩子已经结婚生子了,这种现象还在延续,而且亲子双方并不自知。
李天一,是我国著名的歌唱家李双江之子。2013年9月26日上午在北京市海淀区法院以强奸罪判处被告人李天一有期徒刑10年。
李某某等强奸上诉案之后,于2013年11月27日上午九时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维持原判。两次的案件当时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但是细看这其中的原因,就会得出结论。
李双江老来得子,宠溺儿子。他自述说到,根本不会打骂孩子,有时候偶尔大声呵斥,孩子哭,他也双眼通红,心疼不已。所以,李天一的案件,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因为没有界限感的孩子,是不会有约束自己行为的意识和能力的。
心理学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自我意识增强,内心缺乏界限感的孩子逐渐会表现出挑战父母和周围人原则、有失教养的行为:
比如对长辈大呼小叫、公众场合大声喧哗、深更半夜给同学同事打电话、藐视规矩,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的感受;他们没有约束自己行为的意识和能力,缺乏责任感,不懂得承担后果,很难独立。
缺乏界限感的孩子,不知道如何对别人说“不”,也很难接受别人对自己说“不”。
如何为孩子设立界限?
尊重孩子。
把握其心理边界形成关键期一切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它也是建立界限的基础,其中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是独立的生命和个体,接纳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人意识不断觉醒,给予孩子更多的包容和私人空间,尊重孩子的物品所有权和选择权。
在此,家长应把握孩子童年期和青春期两个心理边界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两个时期是孩子将“自我”与“他人”进行区分、建立界限、形成自我意识的过程。
如果父母了解这个时期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尊重理解孩子,使之拥有足够安全感,处处被尊重,孩子在大事小情上也将学会尊重自己和他人,把握好与人交往的分寸。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孩子最需要设立的界限是自我负责。
因此,家长要从日常行为规范、自我管理、待人接物的礼仪等方面立规矩,这是一种对己、对人、对事、对社会的界限感。
家长要充分信任和欣赏孩子,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其自理、自助能力以及必需的求助能力,而不是时时、事事有求必应,让孩子明白:这是他自己分内的事,是界限,不可逾越。
立规矩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孩子学会维护自己的利益、考虑他人的感受、做错了事情自己承担后果,守住行为的界限。
父母有令必行、持之以恒、家人协同一致地坚持所定的界限,是帮助孩子在其内心建立起界限感的关键一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