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读者在《中年人的焦虑是无病呻吟的吗》下厚码留言,问辞职还是不辞?
她 38 岁,有一个 5 岁儿子,在一家 500 强企业工作了 16 年,现在觉得对工作内容没有兴趣,和自己对人生价值观不符,上班像是一种精气神的消耗。她觉得自己对家庭教育有兴趣,但没有信心做好。同时因为父母是农民,自己和先生是家中收入最好的,承担了更多赡养父母的责任,所以不敢轻易辞职。
看到她的留言,我写了好多字,所以,我号的花开小荡管(顺便问下读者,你们都知道小荡管这个词吗?我因为不知道被嘲笑啦 )说要不你就扩展成一篇文章吧。
01
—
人生就是试试看嘛
“试试看,谁知道呢”是我的一句口头禅。
有些人觉得我这么庄重的life coach怎么能说这么随便的话。
你也可以试着大声说说这句话,感觉如何?
反正,我每次说这句话都觉得轻松又有勇气的感觉。你有这样的感觉吗?
试试看:不是“全无”or “全有”、赢天输地、非黑即白的艰苦决绝做选择。
试试看:就是要用行动去探索,去探测,允许自己去试错,允许自己去寻找和创造;
例如文初提问的朋友,她非常勇敢,她对自己的内心对感受保持了觉察。尽管在外人看来还不错的稳定工作中,她感受到可能和自己的价值观不符带来的拧巴和低落的精气神状态。这就是一种自我感受的探索和觉知。
当然,在探索的开始,一切令人不安。
毕竟能占卜的水晶球只在故事里有。
02
—
用小工具算一下...
那没有水晶球的人生,该怎么做改变呢?
其实,你可以自己掐指一算...
做个表格先!
你可以找个安静的时间和地点,做一个表格,把自己看重的价值观都列出来。
然后针对每个价值观,写下你现在的工作中有哪些地方可以展现你的价值观,哪些与之相悖;
我常用数字表格的方式,先给每个价值观打个权重分,然后再根据目前工作中可以符合的程度再打个分,最后计算总分。除了总分,前面两项打分其实非常主观。对了,你就是要真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只有你说了算。
嗯,这个表格听起来有点复杂,图示下就清楚了,大概长成这个样子。这个表格很重要。
我自己就有这样一张表格,在重要决策或者隔一段时间就翻看对照下,有时也做些修正和删减。
关于你的问题:人到四十,到底要不要换工作呢?
可能会出现几个结果,一个是大部分你看重的东西,你的工作都不能给你,这看来真要认真考虑换个工作;
第二种情况是大部分得分还可以,但是少数几项得分特别低,那要好好看,是什么原因;例如,可能是遇到了一个特别追求效率和结果、不顾团队气氛的领导,导致团队只有竞争没有合作,而合作和良好的人际互动又对你很重要;这样的话,你还要再问自己一个问题:换个团队和领导会不一样吗?如果可以,那你的打分会有什么变化?第三种情况呢,你发现得分其实还不错,但是你就是提不起工作精神,那就要看看是否是因为其他原因。
你看,我没有上来就鼓励你 just do it,而是从过去开始探索。这不仅是因为你在这家企业工作了 16 年,一定有在这里的缘由;更重要的,这份工作是你的真实的经历,通过对这些经历对反思,你能更加了解自己。
经历和经验不仅塑造了我们,更能真实地反映我们是怎样的人。
03
—
然后,拥抱不确定性
接下来就是面向未来的探索。在价值观的列表上,写下目前你了解和想到的与这些价值观相符合的事情或工作。可以是你自己尝试过的,也可以是你旁观别人或者听说的。
我猜家庭教育会出现在这里。
接下来我要说“谁知道呢?”。
谁知道呢?这真的是个严肃问题。
我发现啊,有时候人们在面临类似的职业困惑时,可能是因为话题敏感,或者是自己没有想明白,不方便说出来,于是就自己在哪里挠头苦苦思考。
面对自己不太了解的新行业,真的要问问:谁知道呢?
我以前曾经遇到一个 MBA 学生,想转行做销售,但是觉得自己不善于主动结交人。于是,我给她一个练习是找 50 个销售相关的人聊聊关于销售的事情。两周之后,她非常兴奋地回来报告说,她发现和陌生人其实也不是很难嘛,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 50 个人访谈,她发现原来有各种各样的成功销售人员模式,她自己身上的那种真诚、耐心也是非常宝贵的销售特质。
例如文初的题主也可以自己找行业内的人来聊聊,把“隐约觉得自己对家庭教育有兴趣“这事变得明晰:这个行业是怎样的?有什么样的发展路径?怎样的人和方式在这行容易站出来?这里,有什么吸引你?如果你去做的话,要克服什么障碍?你有什么资源和帮助力量?
...... 这些问题未必一下子完全想清楚,但是值得认真思考。
04
—
最后,你就知道了!
当然,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谁”,那是谁啊?就是你自己。
除了访谈,自己要亲身体验下。可以参加一些体验工作坊、培训或者其他工作。因为别人说好或者不好,最后还是要小马过河,自己体会和决定。
如果你做了以上事情,结果会有很多可能性。
一种是你找到了“真命天子”行业,那你要做的就是开始进入,了解行业成功要素,看看过往的工作经验可以为你提供怎样的优势和资源;还要有初学者的心态;做好准备,用 1-3 年的时间学习和进入;
另一种可能是你深入了解后,发觉这个行业不是你想象的样子。那也没有关系,你再回到面向未来的探索,继续寻找。享受你这种“骑驴找马”的乐趣,这也是一种扩展视野和拓展人生的乐趣;
还有一种戏剧化的可能是你了解一番,找到了一些方法和途径,发觉你可以把这些感兴趣的东西都用到目前工作上,打开新局面。
对哦,这样打开可能性也是“谁知道呢?”这句话的隐含意思。就这样,带着对自己,对现在已经在做的事情,对感兴趣未来做的事情的好奇,试试看!
不必把做让自己有兴趣的事情看作是责任的反面,人生的很多选择不必“全有”或者“全无”。
开始探索和行动是缓解焦虑和疑惑的最好方式!
期待你和我们分享你的发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