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仰望星空顺天道
上有天汉,下有汉水,中有汉人……吾汉武汉,告天无憾,吾汉无限!

上有天汉,下有汉水,中有汉人……吾汉武汉,告天无憾,吾汉无限!

作者: 辰阳子 | 来源:发表于2020-04-08 23:28 被阅读0次

    上有天汉,下有汉水,中有汉人……吾汉武汉,告天无憾,吾汉无限![1]

    作者:易宏

    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有捄天毕,载施之行。
    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
    [2],不可以挹酒浆。
    维南有箕,载翕其舌。维北有斗,西柄之揭。

    大约成文于2700年前的《诗经·小雅·大东》的这段诗句,大概是借天象,说人事,生动形象。所用文字,虽然不多,但却群星灿烂,有表示银河的“汉”,有星名织女、牵牛(即牛郎星)、金星(启明、长庚),还有二十八宿中的毕、箕二宿。至于此处之斗,若依多见的南斗说,则也属二十八宿,但恐实指北斗。

    之所以能够援星象说人事,应该是由于,那些星斗天象,早已为族人所熟知,且在人们心中有着重要的位置。

    尤其是这一个“汉”字,在秦朝之前,不仅特指银河(亦称天河、银汉、天汉、云汉、星河、星汉、河汉、清汉,等等),而且还指被认为从天上降到地上人间的汉水。后来,除了各种古义续存之外,又成为在汉水汇入长江之地——汉口作为地名之简称,也是近代在汉、江交汇地形成的特大城市——武汉之简称。

    汉水亦称汉江,原本发源于甘肃天水嶓冢山,有说是后因大地震山崩阻断,至今仍有原为汉水上游的西汉水流入嘉陵江[3]。虽然此类说法尚未获得广泛认同,但是,今汉水源在汉中,至少在说法上自相矛盾,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汉中,显然得名于人们认为汉水源尚在天水的今西汉水(或其他远离汉中之地)之时,应当是一个由来极其古老的地名。至于“天水”一词,原本就是古汉水上游的河流名和湖名,汉武帝时又缘古来“天河注水”传说等,将“天水”定作行政区域名。

    也就是说,天水之地,是华夏先民交通天地的一个通道或门户。

    至于天河注水传说[4],大概只是倾西北之天上银河同陷东南之地上汉水对应关系说中的一个环节,是在天地相通、天人合一文化大背景中形成的。很可能源自远古的的银河、汉水得名之时。

    又,古有“天倾西北,地陷东南”之说。由被认作天之中心的(北)天极偏北,和看上去(恒)星皆向西移动(实因地球向东转)这两种天象,不难得出“天倾西北”的直观结论。而能让人们有“地陷东南”认识的河流,其实并不多。长江黄河的干流都不符合。符合度最高者,非汉水莫属(淮河上游和它的一些支流在走向上大致符合,或因尺度太小未见足够影响)。因此,如果说“天倾西北,地陷东南”蕴含了天地结合点说的话,这一点,似乎也就是天水。

    汉水,就是这样一条并不直接流入大海的内河,甚至比它所从属的中国第一大河长江干流还先行获得天地同名特称,这与它所处位置和走向以及华夏先民宇宙观,是密不可分的。

    另一方面,在古人的观念里,地上的汉江之水,来自天汉银河[5]。就是这样一个以“水”贯通天地的“汉”字,在后来,还特指中国主体民族汉族、男子汉、定型中国主要文化的汉朝等等。

    特别是汉朝之名,众所周知,源自汉高祖刘邦曾被项羽封地汉中立为汉王,并以汉中为根据地,打败项羽,夺得天下。其实,刘邦原本对项羽的这一封赏并不满意且试图直接反抗,经萧何劝说之后才到汉中就封。对此,《汉书·萧何传》载萧何劝刘邦曰:“……《周书》曰‘天予不取,反受其咎’。语曰‘天汉’,其称甚美。夫能诎于一人之下,而信于万乘之上者,汤、武是也。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汉王曰:“。”后来,汉武帝还曾以“天汉”为年号,其时大致对应西元前100~前97年。显然,有史书记载为证,汉朝之汉,确实是源自汉水之汉的天汉之义。

    至于“汉族”、“汉人”等说,其由来详情姑且不论,仅从字面上看,就有来自天上的天族、天人之意。至少说明,中国主体民族汉族的族名本身,就蕴含着源远流长的天道信仰、天人合一等传统。

    可见,仅仅“汉”这一个字,就体现了由天汉,而汉水,再汉人(如今也可泛指中国人或华人,本文取此义),这样一个天地人相通的华夏宇宙观。

    天人同构[6],天人合一,天人齐同,诸如此类的说法,既是华夏天道观之初心,也是目标。敬天法道是过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老子·第七十七章》)

    以此信仰,立足世界,复兴华夏,天之道也。

    过去,天水同黄河最大支流渭水及黄河流域的关系被较多关注。几年前,我在写五星红旗时,因注意到田汉先生在五星红旗被确定为新中国国旗过程中所起重要作用而开始关注汉水。去夏,在获悉将访天水之后,又把更多注意力集中到汉水——这一仅为长江支流但却先于干流以“河汉”之说同黄河齐名的中华民族另一母亲河。

    去年仲秋时节,兰州会后随团访天水。虽然是初到天水,但也有旧地重游之感。参访伏羲庙、天水市博物馆、大地湾遗址及其博物馆,颇感亲切。特别是天水博物馆大厅顶部的星图,显示了族人仰观天文和天道信仰的传统。不过虽见相关陈列和解说提及天水是江河分水岭,但好像对此岭之南的关注不多,近乎无涉汉水,难免感觉意外。

    实际上,如果确定大地湾遗址是吾族文明的重要远古源头的话,那么,很可能存在沿着在天水与天汉交接之地汉(汉水),顺水下东南,向长江流域传播和发展的路线。西汉水,同今汉水之间,是否确实曾有地质和水文上的直接关联姑且不论,人文方面的密切关系是确凿无疑的。扩大视野,多一个视角,更多关注作为华夏主体民族族名来源之汉水。如此,或有助中华文明探源拓宽思路,丰富成果。

    去冬以来,发现于汉水长江合流处武汉的(新冠肺炎)疫情吸引了公众的注意力,我也不例外。起初似因情况不明和犹疑不决而造成一些混乱,但终究还是相对及时地判明了情势并果断决策,奉行“损有余而补不足”之天道,举国救援。堪称“见微明断举国击,勇夺天机应天理”。终于取得了极其重要的阶段性胜利。

    仔细想来,人,生于天地之间,同天地关系之密切,可能远超常人所知。或许是吾族先觉者认识到到了这一点,才特别重视尊天道、法自然,于是有了诸多劝导大众敬畏天地的教诲。族人凡事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或正是此类实践。

    看天时,仰观天文。笔者恰好在去夏利用道藏线索并借鉴天文考古方法发现,有多部道经记载了约6000年前的天象,亦即可将华夏文明有文可考历史起算点前推上千年。有关结论于去秋在兰州初发于第四届昆仑高峰论坛,相关研究持续至今。(参见拙文《上天作证,有文可考华夏文明史提前上千年》)

    明地利,俯察地理。汉水之源,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与之相似,地处汉水汇入长江流向大海之处的武汉,在中华民族走向共和并建立新中国的奋斗历程中,也发挥过重要作用,似乎可说,中华民族是从这里加入现代化潮流,进而汇入全球化的汪洋大海。

    说人和,号人民共和的新中国刚过成立70周年大庆。

    就在此时,有新冠肺炎病毒由汉口来袭,侵犯吾汉,似在精准打击素有中华丹田之称的武汉,大有抢夺吾族地利、考验吾族人和之势。对此,族人则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人和之优势,饱和救援武汉,举国支持湖北,全民围堵阻击新冠,赢得初战大捷。此役或此疫,天时、地利、人和之奥秘,耐人寻味,莫不是无亲天道周期性时疫危机中的天启?

    过去楚人问鼎中原,终以楚汉代秦而实现。如今吾汉合力在武汉成功阻击新冠,或为吾华复兴问鼎世界之试炼?这一时点,又或为华夏文明史乃至人类文明史前后六千年之转换?

    上有天汉,下有汉水,中有汉人……遭遇新冠,勇敢迎战,初战凯旋……吾汉武汉,告天无憾,吾汉无限!

    封城抗疫两月有余的武汉,今日重启,恰逢季春望日,甚是圆满。如此时日,不知是有意选定,还是顺天遂愿之因缘和合。不论怎样,借望月圆满之象,祝愿武汉旺,吾汉旺。

    谨以此文祝贺封城抗疫初胜重启吾汉之大武汉。

    夏历庚子季春三月十六日望/西元2020年4月8日

    注释

    [1]本文初为作者2019年秋在兰州参加第四届昆仑高峰论坛论文《华夏天道信仰与道家思想萌芽与初成的几个节点略探——以岁差圈附近星名星象为线索》之末段,题《上有天汉•下有汉水•中有汉人——将访天水有感(代结语)》。在兰州论坛结束之后,会务组织考察天水,但没能去看看可能是原初的汉水源头——传说中的天汉(银河)水下降到地上成为地汉(汉水)处——今西汉水源头天水秦州齐寿山(古名嶓冢山),略感遗憾。会后初步修订稿保留该段,略作改写并删段题中“将”字。在改定为《华夏天道信仰和道家思想萌芽与初成的几个节点略探——以拱极星为线索》提交集刊《东方哲学与文化》刊发时,删除该段,以期日后独立成文。今对该段旧稿略作修订并加写武汉和抗击新冠肺炎相关文字,发于作者简书。

    [2]此处之斗,似乎多被以下文“西柄之揭”和南斗斗柄常指西相合,释作南斗,而少见释作北斗者。但是,实际上,斗转星移,北斗斗柄也有指西时。而且,同在赤道带附近的二十八宿之间南北差异极小,箕宿和斗宿(南斗)也不例外,它们的相对位置关系,很难说是南北关系。

    [3]周宏伟,《汉初武都大地震与汉水上游的水系变迁》,《历史研究》,2010年第4期,第49-69、190页。

    [4]对此,有龙卷风说或大地震说等后来解释。但是,龙卷风也好,大地震也罢,皆非天水地区特有。真正决定性的应当是,根深蒂固的天地相通、天人合一观念,再加原本发源于天水的汉水的西北-东南特殊走向。

    [5]天上银汉,地上汉水,孰先得“汉”名?暂且难确定。

    [6]直接反映在作为概念成型的造字方面。参见拙文《“真”“道”“人”“身”“德(得)”“大”“天”“地”——道家道教几个核心概念的身体渊源略探》,见于《“第三届昆仑高峰论坛”暨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2018年会会议论文集》,昆明,2018年11月,第164-181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上有天汉,下有汉水,中有汉人……吾汉武汉,告天无憾,吾汉无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pyfm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