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妈妈这里好热。
妈妈:这么冷,怎么会热呢?
孩子:我觉得热。
妈妈:不会热!我说了不要脱衣服。
孩子:(哭闹)我就是很热……
孩子:我害怕,我做不到…
妈妈:不用怕,去吧,快去。
孩子:我就是觉得我不行。
妈妈:怕什么,赶快去!
孩子:(哭泣)我不要……
大家看出这些对话的问题了吗?
这些对话最终都变成了争吵。
我们否认了孩子的感受,而要孩子相信我们的判断。
孩子逐渐形成一个信念:我的感受不重要,我的感受是错的…
而当有一天我们不在孩子身边,孩子要听从谁的感受呢?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听从自己内心的感受,我们需要重视孩子的感受,并且感受孩子的感受。
有一次,姐姐和妹妹在画画,一人画一张。画着画着姐姐突然尖叫了起来。
“妹妹画到我的纸上了,我讨厌妹妹!这是我的纸,妹妹干嘛画在我的纸上”
我:妹妹画在你的纸上,你很生气是吗?(说出她的感受)
姐姐:这是我的作品,妹妹画在我的纸上我的作品就破坏了!
我:嗯,作品破坏了是让人挺难过的。(再次回应)
这时候姐姐的情绪平稳很多了。
姐姐:妹妹你说怎么办?
妹妹:我和你道歉。
对不起。
没关系。
在整个对话中,我没有否认姐姐生气的情绪,我没有说“没关系,没事,好了”之类的,我也没有给出任何建议,我只是在回应情绪。
当姐姐的情绪得到排解,自然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