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杨绛先生,可能大多数人还不太了解,但是提起《围城》的作者大名鼎鼎的钱钟书,想必很多人都有所了解:
钱钟书(1910年11月21日——1998年12月19日),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长篇小说《围城》的作者。
钱钟书对中国的史学、哲学、文学等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在国内外学术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作品有:
《唐吉坷德》——中译本
《干校六记》——散文集
《洗澡》——长篇小说
《我们仨》——散文集
……
早就听说过钱钟书和杨绛这两位文学大师,但是真正了解他们的成长和成就还是从《杨绛传》中,后来阅读《我们仨》更深层地了解了他们一家三口的经历和结局。我的认知不足以去评价一代文学大师的生平和成就,单单在87 岁高龄时,杨绛先生在痛失爱女和失去相伴63年的亦师亦友的夫君后,忍住巨大的悲痛,一边整理钱钟书先生几麻袋的手稿,成册出版,一边又在如此高龄中完成了散文集《我们仨》和中篇小说《洗澡之后》就让我敬佩不已。
当时我就在想,如果没有这些文字,如果不是真正地热爱文字,一个87岁的耄耋老人在痛失爱女和夫君后的十几年里,风烛残年该怎么打发时间呢?
钱先生一生读书时间多于写作,且每读一书,必做笔记。钱先生去世后,杨先生对这些读书笔记经过多年的整理编撰,最终出版了:
《中文笔记》
《外文笔记》
《容安馆札记》
……
这些文字的出版是文学史上的一大收获,也是对钱老先生的肯定,同时这些文字也丰盈了杨先生人生的最后几十年——与书香为伴,完成先生的遗愿!
我们这些女性文字爱好者,注定成不了“最才的女和最贤的妻”,但是对文字的热爱是相同的。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也会慢慢老去,在我们耄耋之年,我不求大富大贵,但求上帝给我一个清醒的头脑,可以阅读,可以写作,最不济让我保持听力,静坐在暖阳之下,听听自己曾经写下的文章录制成的音频,在聆听文字当中回顾自己的过往——让文字丰盈我人生最后的时光。
网图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