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不一样的加拿大-- 留学感悟一二三

不一样的加拿大-- 留学感悟一二三

作者: 枫国FANDY | 来源:发表于2020-07-10 00:39 被阅读0次

    我的这篇文章被“留学有个圈”征集并发表在公众号上。

    三月初各学校的招生季结尾的时候,一个家长通过以前的同事找到我打听加拿大的高中情况。当我耐心讲到加拿大的高中有公私校、男校女校及混校之分,顶级、优质和普通学校之分,需要知道他有什么目标学校才好介绍时,他有点不耐烦的说,没有那么麻烦吧,加拿大的学校我知道,没啥人去吧,大家都奔美国了,你们那的学校听说特别好申请,学习没法和国内比,现在又是疫情阶段,更没人去加拿大了吧。我们孩子学习一般,没有什么特长,所以我才选择加拿大,你就给我推荐十所普通学校,我们自己申请。那口气,推荐学校如选大白菜,随便一个学校分分钟就搞定了。面对这样的家长,我果断拉黑。

    来加拿大将近两年的时间,我们也慢慢从移民小白到轻车熟路。原来怎么也没想到一不小心也成了低龄孩子的陪读妈妈。来加的头一年,无论对孩子还是对家长都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从我个人的感受来说,语言并不是最重要的困难,在温哥华、多伦多这样的大城市,随着华人的增加,很多地方都提供中文服务,甚至有些私校,特别是顶级私校,因为占用固定比例的华人学生,他们都配有说华语的老师,所以沟通不会是最大障碍。但是随着生活深入,我发现最大的挑战是文化差异和观念意识的冲突。借助上面那个爸爸的话题,我也探讨一下这两年我在加拿大留学圈的一些感受。这里先抛砖引玉记录一二。

    不一样的教育体系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在国内宣传的都是国外学业如何轻松,孩子不用努力就可以拿到好成绩。我在网络上随便刷了一下,有不少相关的留言都在说类似课程容易,甚至跳级随便修高年级的课。到了加拿大才知道,其实给大家这样的错觉是因为教育系统的不一样。很多学校一到八年级都算小学,九年级往上是四年高中。学习难度基本上一到四年级以活动为主,五年级到八年级学科会上一个台阶,孩子们经常会带project回家来做,课后的小组作业也很多,它的特点是很多任务并不是一个人自己埋头就能得高分的,需要小组讨论的过程,需要团队合作的结果。而九年级以上的高中,课程就会直线繁重起来,因为高中的每年成绩单都会是申请大学的重要砝码。加拿大的成绩构成并非一考定锤,而是考试成绩,加上平时小考,上课表现,作业完成程度按比例折算成综合评分,在个人综合表现中,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上课老师的主观意见。换个通俗点的就是综合成绩单里面更注重学生在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刚刚来的孩子第一年的report card不好的重要原因,也是他们所面临的第一个挑战,融入(参与)。上课不发言,小组不参与讨论,平时不和老师同学打交道,就是考试成绩都是满分,report card也会很难看。这一关很多孩子都需要花一两年才会慢慢适应,而越大年龄过来的孩子也需要花更多时间适应。

    补课也疯狂

    从国内出来前,周末和平时的晚上我们都会奔波在各种补课的路上,和周围的同学圈子比,如果没上三五个补习班就像异类,一定会打上烂学生的标签。想着出国读书了,终于和补课说拜拜了。来了加拿大,才发现这儿的孩子依然各种补课,不过大家补课的内容和性质不太一样。华人的家庭补文化课的多,低龄的孩子补文化课偏重英语、法语和数学,同时还要去学体育,比如击剑、网球、游泳、国际象棋类都是华人孩子喜欢的。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华人孩子打冰球,练橄榄球,不过这两项随着年龄增加华人孩子很难出成绩。

    刚刚来加拿大很多信息都是靠周围同胞推荐,所以一开始我们的英语和数学都是找的当地据说非常火热的华人机构补课。不过补了一个学期就发现不太对劲,补课老师都是华人,补课风格也和国内很相似,刷题和超前教育延续国内的做法会被很多中国家长所接纳,觉得这样学踏实。经过一个多学期的感受和评估。我们换到了西人开的数学竞赛学校,原来的英语也换到了这边比较喜欢的Debate(辩论)项目。进来西人开的的数学竞赛学校,才知道里面的尖子学生都是印度学生,后来孩子交了两个朋友,我也和他们的家长熟悉起来,这才知道印度家庭补课也很疯狂,他们的家长目标更明确,成绩的要求,高中的目标学校以及大学爬藤,面对他们,我突然恍惚起来,在他们面前我可真是佛系!

    除了学科补课,当地家庭更愿意送孩子参加各种社区club参加活动,男孩子参加最多的就是冰球club,加拿大的冰球大国,几乎每个男孩都有打球的经历,小小社区、有的学校都会有自己的冰球馆,所以孩子们不用担心技术不好,有块冰就能玩起来,还可以让孩子们的荷尔蒙充分释放。

    领导力的从小培养

    前面提到了加拿大的教育系统不一样,我们所在的学校是私立学校,每个年级都是小班授课,老师对每一个孩子都非常熟悉。这个学校的老校长曾是蒙特梭利的创始人之一,在约克地区做了三十多年的校长,她非常热爱教育,学校的管理风格非常有正面管教的韵味。有两件事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我们刚刚来的第一学期,孩子所在年级有三个留学生,其中Brant和Gavin非常喜欢打篮球,每天中午午餐后都会约着去操场打球,篮球场地常常供不应求,来晚的同学要不就要插在场上队里面打散了玩,要不就要排队等场地。一次,低年级的几个孩子来晚了,他们看到Brant和Gavin,于是骗他们老师叫他们回去。两个人匆匆跑回楼,没有找到老师,因为英文不好,怕说不清楚,于是找了我孩子帮他们翻译。结果他们发现上当了,没有老师找他们。于是非常生气的跑回操场,Brant说不清,上去就要用拳头说话,我孩子看到后连忙上去拉住了他,大喊不要打架,不要打架。对方孩子也不依不饶,他们显然非常有经验,于是大喊“Bullying”。Bullying(欺凌)在学校是绝对禁止的事情,如果被说有欺凌行为,处理结果都是非常严重的。

    听到喊声,学管立马出现了,于是几个孩子被请到了学校办公室,老师把几个孩子分开,都单独进行了问话,让孩子们各自还原了事情的经过,很快真相就出来了。只是没有想到,我孩子当时及时制止打架的那个动作却得到了老师们的高度认可。孩子回来给我说起这件事的时候感觉自己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班主任还劝他下个学期去竞选学生会工作,说看到了他的潜力。及时的鼓励和认可对孩子影响力超出了我的预估。我想孩子们的自信心慢慢树了起来,而他平时也有意来帮助其他同学,很快低年级的孩子们都认识了他,他的领导意识就在这一点一滴中培养了起来。第二学期他顺利竞选上了学生会工作。

    这边学校的学生会,更多是学生自己的组织,很多活动都是由学生会发起,而并不是老师指定。记得刚刚当选学生会成员不久,一个家长传话给我说有学生到校长处告我孩子在饮水池里面吐痰,劝说还不听。这个家长说了很多什么国内来的孩子不懂规矩之类的话。当时我也很生气。于是下午接孩子的时候不禁骂了他,一顿警告和威胁。孩子很伤心,他说我冤枉了他,从来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情。骂完了,我也没给他机会说更多,想让他第二天去学校道歉,但是想想还是希望孩子自己能想通了,让我和他一起解决问题。等他一个晚上也是必要的。

    第二天早晨,他并没有再提这件事,我想问,但是忍住了,我给自己的忍耐底线是下午放学后。下午接孩子的时候,他出来晚了整整半个小时。真奇怪,我正在诧异的时候,看到他眉飞色舞的就跑了过来。在车上,他拿出来一张纸,然后和我说“妈妈,我没征求你的意见,我做了一件事,我跟你说说。”原来他头一天被我骂了之后特别委屈,于是他想到了为自己的名誉而战斗!他自己列了一个提纲,第二天就去找了校长,不仅仅为自己解释了被冤枉的行为,而且还提出两点,第一希望如果有类似关于对他的投诉,请学校老师第一时间找他澄清,不希望在家长中来回传话,第二,这样的行为不管是谁做的都不对,结合学校前几天有人往厕所倒饭的行为,他主张发起了文明校园,规范行为的学生会活动,下午出来晚了就是召集了学生会成员一起就活动内容做规划,校长和教务主任非常支持这项活动。校长会后找到他说,校长和教务主任没有收到针对这件事的投诉,不知道信息来自于哪里。而更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当天晚上,我就收到了校长给我写来的长长的一封邮件,介绍了孩子找她谈话的内容,高度赞扬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经历是我在国内没有发生过的。

    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加拿大,如果不纠结于学业的排名,总觉得这边的孩子都心特别大,没见到他们多有心思,整天和小孩似的。不过孩子回来又给我上了一课。事情起源于申请高中学校。孩子们上到八年级都会提前一年选高中,所以八年级的第一学期大家都很忙,各种学校的申请和面试,这边好的高中,特别是私立高中都是需要提前一年申请。所以那一段时间我们都是在对各种学校的分析,和在国内一样,我会告诉孩子那所学校怎么怎么好,需要什么条件,我们必须如何申请。一次孩子回来我们又探讨起来这个问题。孩子告诉我,他们几个好朋友之间也会讨论他们下一步去哪里。他非常喜欢的一个西人女孩子申请旁边地区的一所私立学校,他上网看了一下,那个学校的排名并不好。于是孩子找到女孩说,你选的那个学校排名不好,你学习那么好,为什么不申请更好的高中或者女校?没想到女孩告诉他,她非常喜欢戏剧,而这个学校的戏剧club非常有名,她并不认为她自己可以做学霸,不如去自己喜欢的学校。所以她和家人对这个学校做了深入的研究,她的家人非常支持她。而另外一个黑人女生在重点学校和一个专业高中,她也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她告诉我孩子,重点私校偏重乐队和体育,而她更喜欢绘画,如果能上专业高中,她想在绘画上有所深造,而且重点私校太贵了,家里能负担,但是也是负担挺重。所以她也选择了专业高中。

    其实无论他们最终选择去哪里并不重要,但是孩子突然给我提出了一个观点“妈妈,为什么他们都知道自己下一步想学什么,我却很迷茫,我不知道我对什么更感兴趣?”他的困惑我也思考了很久,后来我醒悟到,其实在做选择的时候,我们潜意识里面推崇和在意的是别人眼中的排名如何,别人认为的优势是什么;而当地的孩子选择的是我怎么看待这个学校,它什么吸引我,我是否可以学到自己想要的。我们的出发点都没有错,只是角度不同。我想这一点需要我们这些华人家长转换思维,如何教育孩子更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留学生活会遇到很多事情,做为陪读妈妈,也有很多感触,自己会慢慢的写下来,陪着孩子一起成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一样的加拿大-- 留学感悟一二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qayc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