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小时定律成就了许多“天才”,越来越多的人将这个“一万小时的练习”法则视为别人成功的原因。尽管很多研究都支持这个见解,但它还是难以解释所有的成功案例。事实上,这个成功的方法似乎只适用于特定形态的活动,像网球、国际象棋、小提琴和篮球。如果应用到其它成功案例,这个规则肯定会失灵。
我们可以例举出无数个不符合一万小时定律的个人案例,他们只做了少量训练或没有多做练习,却成为了所属领域及产业的成功领袖。比如维珍航空创始人查理德·布兰森,他完全没有经营航空公司的经验,却基于一时兴致成立了维珍航空,他没有投入一万个小时的努力练习。再比如耐飞利公司创办人里德·哈斯廷斯,他也从未经营过录影带或媒体业,但其公司却成为了美国录影带出租业的龙头。几乎各行各业和各种背景的成功者,都和以上几个例子很类似。
在国际象棋、网球、古典提琴和其他任何有固定形式、且需要投入大量心力的领域,都有可能研拟出一套必胜的策略:一个人只要拥有惊人的专注力,并能努力不懈地练习,最后终将攀上滇峰。在棋手们的世界,赛局的规则历经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都静止不变,但在我们其他人的世界,游戏规则却不断改变。
我们其他人生活在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随时都要适应各种不同的市场动力。这项差异是个关键要素,让我们了解随机性、机缘巧合和运气会对不同领域的成功造成多大的影响。我们可以发现,若某个领域的社会规范越松散,成功的随机度就会上升。所以,如果你不在特定规则的领域,即便进行一万小时的练习,也不一定会成功。成功带有随机性,成功是无法复制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