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带娃学英文儿歌,遇到这么一首。
Mabel Mabel
strong and able
take your elbows
off the table
翻译一下。Mabel是个人名,前两句当然是在夸他。后两句是说,把你的胳膊肘,从饭桌上拿下来。
为什么呢?
吃饭时候如果人很多,你还把胳膊肘都放在桌上,就占了别人的位置,容易和别人胳膊打架。就像左撇子容易和别人筷子打架一样。
这似乎是一项必要知晓的餐桌礼仪,于是竟然编成了儿歌。
然而我震惊了。从小到大,我父母都要求我:吃饭时手扶好碗,胳膊放在桌子上。这样碗才不会动来动去,不小心摔坏。而且姿势也端正,有利于生长发育。
我记得儿时有一段时间,每次吃饭时,父母都会耐心地提醒我:XX,你的手呢?要两边的胳膊都放上来哦。
我经常的姿势是右手在上拿筷子,左手在下撑着椅子。身体斜坐。
而这在家是不被允许的。
像这样才对。
听了爸妈的提醒,我慢吞吞地把左手放上了餐桌。而我没想到,在地球另一端的Mabel家里,他正不情愿地把胳膊肘放下了餐桌。
这个世界上的规则多么奇妙啊!每一项都这么有道理,又这么矛盾。
小孩从幼儿园回来,对我们每个人的坐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双腿必须并拢,膝盖成90°直角,双手摊开,手心向下,平放于膝盖上。
也许遇上检查或者公开课,坐得好的同学能坐C位?
在家二郎腿也不能翘了,真累啊!
双腿并拢坐着,怎么这么僵硬,这真的符合人体力学吗?
……
我小时候吃饭还有个规矩,如果外公在桌上,他要求我把碗里每一粒米饭都吃干净。对,每一粒。
吃成这样:
从一开始的不情愿,哭闹,争吵。父母帮外公说话,最终我屈服了。我终于养成了这个,不浪费粮食的好习惯。不吃完最后一粒米饭,决不下椅子。
长大一点之后,发现和同学、同事吃饭,只有我吃得最干净。于是频频引来发问:哇,你怎么吃这么干净?
我的心情……emmm,怎么说呢。
在被人用不同的眼光看了N次、问了N次后、解释了N次后,我放弃了……这个好习惯……
对不起,外公们,我还是让你们失望了……
每个人是一个点,生活在两个坐标系中,家庭坐标系和社会坐标系。这个点历尽挣扎,精疲力竭,在家庭坐标系中达标,或者得了高分;然后他去了社会坐标系,发现箭头指向怎么不一样了呢?
所以觉得没有多少资格,给孩子立下太多规矩。就像二三十年前,我的父母对于手机微信互联网的世界一无所知,我们对于孩子未来的世界,真的所知甚少。
我们对孩子的各种要求,可能很多其实是无谓的折腾,以及对于自我权威的服从、满足管理的便利。
大概人要成功到一定程度,才能看得开这一点。一则有了足够的资源,散养一只熊孩子;二来,也有足够成功的事业,支撑自尊和自恋,不再需要孩子的无条件服从,来锦上添花。
小时候,父亲希望我可以把作业写工整,借了班上最工整的作业给我学习。后来得知,那个同学写的字,横竖都用尺子比着写,也是她爸爸的要求。
唉。
一声叹息。
这样的折腾还少吗?
日本著名绘本作家五味太郎,为大人对孩子定各种标准感到忿忿不平。他认为,现在许多成人以教育之名,实则侵害了孩子。
比如学校规定,分享野餐食物价格一定不能超过200元(怕家境贫穷的孩子自卑);无论多么不喜欢,也必须吃完碗里的胡萝卜;字必须重复抄写很多遍。
在《孩子没问题,大人有问题》中,他是这样说的:
想想小时候,你的精力都放在哪儿去了?是学习感兴趣的知识,认识了解这个世界吗?
好像不是,都放在如何写完枯燥的作业、对付学校和家庭的各种规定上去了。
陈慧琳《不如跳舞》中有一句歌词:让自己觉得舒服,是每个人的天赋。
孩子都有这种天赋,但长大后可能没有了。因为物品一定要摆放整齐、姿势一定要优雅端正,他们的强迫症能把自己累死。
忘了问问自己心里:你喜欢什么?你做什么最快乐?
这些条条框框,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俞敏洪在谈到自己的孩子时候,说:人最重要的是,有没有在每一天的日常生活中,获得快乐和幸福的能力。孩子们的人品道德需要把控,至于爱好、生活习惯、专业选择都随他们自己。
当他的孩子,应该比较幸福。不爱洗头可以,不叠被子可以,爱好追星,学习爬树专业,都可以。
没有条条框框,海阔凭鱼跃。
我会保证当个好人,遵纪守法,正直善良。如果吃饭时,我的胳膊挤到了别人,我一定会自觉把胳膊放下来。
但这会儿,在家里,我想伸个懒腰,翘个脚,吃个冰淇淋,再看个巴啦啦小魔仙。
关注我,一个(有时)非常宽容开明的二宝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