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的结构
OC 中的代码在底层实现,使用的是 C、C++,所以要研究 OC 中的类结构,可以将 OC 的代码转成 C++的代码即可。首先看一下 NSObject 的结构是什么样子的,创建一个文件并简单的编写如下代码:
// CustomFile.m
#import <Foundation/Foundation.h>
void test() {
[NSObject alloc];
}
进入终端,输入指令:
clang -rewrite-objc CustomFile.m
默认生成一个 CustomFile.cpp 文件。这个指令生成的代码会很多,也可以使用 xcrun 指令来指定一个特定的架构,这样的:
xcrun -sdk iphoneos clang -arch arm64 -rewrite-objc CustomFile.m -o CustomFile_arm64.cpp
这样在 CustomFile_arm64.cpp 文件中会生成一个 真机下的运行代码。相比之下 CustomFile_arm64.cpp 文件会比 CustomFile.cpp 小了很多,但是对于查看 NSObject 的实际结构都是可以的。
打开任意一个 .cpp 文件,都可以找到这样的定义:
struct NSObject_IMPL {
Class isa;
};
其中 Class 的定义如下:
typedef struct objc_class *Class;
再来看一下在实际中的 NSObject 类的声明是什么样的:
@interface NSObject <NSObject> {
#pragma clang diagnostic push
#pragma clang diagnostic ignored "-Wobjc-interface-ivars"
Class isa OBJC_ISA_AVAILABILITY;
#pragma clang diagnostic pop
}
简化后是这样的:
@interface NSObject {
Class isa;
}
总之Class 是一个指针,NSObject_IMPL是一个结构体,与 NSObject 在结构上极为相似。
二、类继承后的结构
创建一个 Person.m 文件,弄一个继承于 NSObject 的 Person 类。代码编写如下:
// Person.m
#import <Foundation/Foundation.h>
// 类的申明
@interface Person : NSObject
@end
// 类的实现
@implementation Person
@end
// 类的申明
@interface Student : Person
@end
// 类的实现
@implementation Student
@end
其中 Person 继承于 NSObject,Student 继承于 Person 于是在 .cpp 文件中找到这样的定义:
struct Person_IMPL {
struct NSObject_IMPL NSObject_IVARS;
};
struct Student_IMPL {
struct Person_IMPL Person_IVARS;
};
NSObject_IVARS 看着这个命名就可以猜到是将父类的所有 ivar 都继承过来了。
似乎明白了一个套路
在 NSObject 中只有一个 Class 类型的成员变量 isa,在没有自定义任何的成员属性的情况下,继承的子类中的 ivar 都来自于父类。
如果说给 Person 与 Student 都定义一个成员变量,是这样的:
struct Person_IMPL {
struct NSObject_IMPL NSObject_IVARS;
int _no;
};
struct Student_IMPL {
struct Person_IMPL Person_IVARS;
int _age;
};
终于对 Class 的一些套路有进一步的理解了。
三、添加方法后的结构
创建一个 FunClass.m 文件,编写代码如下:
// FunClass.m
#import <Foundation/Foundation.h>
// 类的申明
@interface FunClass : NSObject
- (void)testInstance;
+ (void)testClass;
@end
// 类的实现
@implementation FunClass
- (void)testInstance {
}
+ (void)testClass {
}
@end
最后发现在 .cpp 中类的结构没有任何的改变,是这样的:
struct FunClass_IMPL {
struct NSObject_IMPL NSObject_IVARS;
};
但是我们会发现另外一个问题,在 OC 中的方法变成这样的了:
// 实例方法
_OBJC_$_INSTANCE_METHODS_FunClass __attribute__ ((used, section ("__DATA,__objc_const"))) = {
sizeof(_objc_method),
1,
{{(struct objc_selector *)"testInstance", "v16@0:8", (void *)_I_FunClass_testInstance}}
static void _I_FunClass_testInstance(FunClass * self, SEL _cmd) {
}
// 类方法
_OBJC_$_CLASS_METHODS_FunClass __attribute__ ((used, section ("__DATA,__objc_const"))) = {
sizeof(_objc_method),
1,
{{(struct objc_selector *)"testClass", "v16@0:8", (void *)_C_FunClass_testClass}}
static void _C_FunClass_testClass(Class self, SEL _cmd) {
}
发现这几个特点:
- 1、实例方法有这个:_INSTANCE_METHODS_FunClass,类方法的是这个:_CLASS_METHODS_FunClass
- 2、两个方法都是 static 方法
- 3、方法都多了两个参数:self 与_cmd,这也回答了为什么 self 与 _cmd 只能在方法中有的根本原因。
关于 方法 的这部分先介绍到这里,后期会有专门的专题。
四、自定义一个 Class 与对应的结构体
上面啰嗦了这么多,到底是对不对呢?!那就来亲自试一下吧。
这里的自定义是指不再继承于 NSObject 了,自己搞一个结构体。为了证明其正确性,分别定义一个 HGNObject 类 与 HGNObject_IMPL 结构体。编写的代码如下:
// ==== 类的定义部分 ====
// 类的申明
@interface HGNObject : NSObject {
@public
int _no;
int _age;
}
@end
// 类的实现
@implementation HGNObject
@end
// ==== 结构体 ====
struct HGNObject_IMPL {
Class isa_hg;
int _no_hg;
int _age_hg;
};
做两个试验:
- 1、类转结构体
- 2、结构体转类
1、类转结构体
示例代码如下:
// 类转结构体
- (void)class2Struct {
// 创建一个对象
HGNObject* nObj = [[HGNObject alloc] init];
// 成员变量赋值
nObj->_no = 771722918;
nObj->_age = 18;
{ // 类对象直接转成一个结构体
struct HGNObject_IMPL* nObj_s = (__bridge struct HGNObject_IMPL*)nObj;
// 打印结构体中的值
NSLog(@"%zd, %zd", nObj_s->_no_hg, nObj_s->_age_hg);
// 打印结果: 771722918, 18
}
}
通过结构体指针能打印出在类对象中设置的值,说明在 类转结构体的过程是有效的。
2、结构体转类
示例代码如下:
// 结构体转类
- (void)struct2Class {
NSLog(@"结构体转类");
// 生成一个结构体
struct HGNObject_IMPL nObj_s = {0, 771722918, 20};
// 结构体中的值打印
NSLog(@"isa_hg = %zd, _no_hg = %zd, _age_hg = %zd", nObj_s.isa_hg, nObj_s._no_hg, nObj_s._age_hg);
struct HGNObject_IMPL* nObj_sPointer = &nObj_s;
// 结构体转成对象
HGNObject* nObj = (__bridge HGNObject *)(nObj_sPointer);
NSLog(@"_no_hg = %zd, _age_hg = %zd", nObj->_no, nObj->_age);
}
运行代码,直接 crash 了:
image.png
由于 Block 解开多年来的误解 的惨痛教训,所以对遇到的 crash 就会很敏感。看一下上面的这张图,有一个关键的点是不可以忽视的,就是这里的值:
简单的分析(我这里的分析都是猜的,暂时我也不知道,【抱歉抱歉抱歉】)
nObj_s 是有正确的值的,说明 nObj_sPointer 指针也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为什么会报一个坏地址访问错误呢?并且 address 的值每次都是一样的 0x20。我猜想:在转化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赋值操作、可能还做了其他的地址访问操作,这个操作很有可能与 +alloc 方法中操作有关,毕竟在 OC 中正常的创建一个对象必先 +alloc方法,对于 +alloc中都做了什么事,暂时我还不清楚,所以这里我是蒙的。各位大神若有新的理解,望指教!
所以在第一个实验中的 类转结构体 中是有效的,也许是一个偶然。毕竟我们在上面的 .cpp 文件中查看数据结构的时候也只是看了一个大概,并没有看全部的。
OK,忘记本节(自定义一个 Class 与对应的结构体)中遇到的不愉快, 至少 类转结构体 是有效的,也能说明一些问题。
关于 Objective-C 中类的数据结构 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请看本系列的下一篇 Objective-C 中实例所占内存的大小
本系列的文章,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