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7758690/06cf44e53cb6cb31.jpg)
2024年10月24日,第24天读《黄帝内经》第148句-151句。
第148句:【原文】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知万物者,谓之天子。天有阴阳,人有十二节;天有寒暑,人有虚实。能经天地阴阳之化者,不失四时;知十二节之理者,圣智不能欺也;能存八动之变,五胜更立,能达虚实之数者,独出独入,呿吟至微,秋毫在目。
——《素问•宝命全形论》
意思:
人生存在地上,生命取决于天(自然界),天地之气合而为人,所以人的生老病死都和自然界息息相关。
人能适应四季的变迁,是因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能够成为生命的源泉。
如果人能够知晓万物生息的道理,就是以天为父、以地为母,成为天地的子女,可以承受万物带来的福泽。
自然有阴阳之气,人体有十二经脉;自然有寒暑,人体有盛衰虚实。
能够顺应天地阴阳变化的规律,不违背四季更替的规律,并且通达十二经脉运行的规则,就能有高超的智慧,不会受到蒙蔽。
如果还能掌握八风演变、五行衰旺的规律,通晓病证的虚实变化,就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明察秋毫,洞悉本质。
第149句:【原文】草生五色,五色之变,不可胜视。草生五味,五味之美,不可胜极。嗜欲不同,各有所通。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素问•六节藏象论》
意思:草木显现五种色彩(青黄赤白黑),而五种色彩的变化,是看之不尽的。
草木还具有五种味道(咸苦酸辛甘),而五种味道的美妙,也是尝之不穷的。
人们对五色五味的偏好不同,原因是五色五味各自与五脏之性相通。
天以五气生养人类,地以五味生养人类。五气自鼻吸入,藏于心肺间,其气上升时,则使面部五色光润,声音响亮。
五味进入口中,贮藏在肠胃间,经过肠胃的消化吸收,内注于五胜,可以养五脏之气。
脏气保持和谐就可以保证人体的各种机能正常,津液也就随之而生,精神也就自然产生了。
第150句:【原文】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
——《素问•生气通天论》
意思:
人体之气联系着苍天之气。苍天之气清净,人的精神也就相应地平和顺畅,顺应天气的变化,就可以固密阳气,纵然有贼风邪气入侵,也不能伤害身体。
这是因为人适应了阴阳时序的变化。因此圣人专心一意,顺应天气规律,把自然的阴阳变化与人体的阴阳变化统一起来。
如果违背了自然的规律,在内则会造成九窍不通,在外则肌肉中的气血阻塞,卫气涣散,失去固护的作用。
这就是不能适应自然变化而造成的严重后果,即所谓自伤,阳气也会因此而被削弱。
第151句:【原文】是故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曰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是以因天时而调血气也。
——《素问•八正神明论》
意思:
气候温和日正当空的时候,人的血液流动顺畅,卫气浮在体表,血液容易流通,气也容易运行。
气候寒冷日蔽云中时,人的血液流动也会涩滞不畅,卫气沉于体内。
上半月时,血气开始流畅,卫气开始畅行无阻;月亮正圆时,人体血气充实,肌肉也变得坚实。
下半月时,肌肉减损,经络也变得空虚,卫气衰减,形骸仅存。因此应该顺应天时来调理气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