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末至今,在得到专栏李笑来老师《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学习刚好满四个月。四个月之前,我焦虑得犹如一只“无头苍蝇”,而现在,我依旧焦虑,但已俨然蜕变为了一只“有序的蜜蜂”。**
01 过去的选择成就了现在的自己
元认知能力:是对自己的思考过程的认知与理解
当我们还不知道“元认知能力”这个概念的时候,一定已经呈现出某种倾向性,并潜移默化地、深刻地影响着我们人生中每一个大大小小的选择。
回想起自己过去的经历,才恍然大悟:
小学时:
在“合唱团 ”和“奥数班 ”两个兴趣班之间徘徊,选择了后者,因为觉得好像更有用
中学时:
坚持去读自己考取的“区重点 ”,而不愿缴纳择校费读“市重点 ”,因为觉得更有底气
大四时:
一个人义无反顾地去到另外一座城市闯荡,因为想试试有没有人生其他的可能性
工作后:
想摆脱没有成长空间的环境,花了两年时间寻找出路,从制造业跳槽到金融业,从一线销售开始做起,相信这次不争取会后悔一辈子 ……
就像“蝴蝶效应”(The Butterfly Effect),在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
也像“自证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当我焦虑于某个问题中时,便不由自主地去思考、去规划、去行动,随后体验到“梦想成真”的快感。
但这一切的变化难道是杂乱无序的吗?
并不是。
一切都由那条被称为“元认知能力”的绳索牵引着,它或强或弱,但一定有某一种自带的或后天习得的倾向性,拉着我们在这个混沌的世界中,探出一条明路。
如果我们能努力爬上一个更高的维度,或者把时间跨度拉得更长一些,就一定看得出其中运行的规律。
所以,如果想要生活得更好,就必须做出让我们生活得更好的选择,那么,就必须打磨出更强大的元认知能力,引领我们做出那样的选择。
当然,或许真有只做“布朗运动”的人存在,这就不在我的思考范围内了,相信想要学习这个专栏的人,都不可能是这样的人。
02 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2013年10月,我决定报考次年1月的MBA考试。最后只剩不到三个月的备考时间,我决定花费3000元参加了一个冲刺培训班。因为我很清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想要一次性考上必须要借助外力,把自己变成一个考试机器去拿到可以通过考试的分数。
后来考上了,但最大的收获还不是通过考试本身,而是这次培训让我又升级了“元认知能力”:原来我以前的备考方法完全是错的(是备考方法不是学习方法 )。
△ 研究生考试只有3个小时,不是每一道题都是“做出来”的,时间分配与取舍
△ 真实时长、环境的模拟考试,训练的是考场压迫环境中的心智能力
△“高效答题技巧”猜题、模板……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学生时代的自己是那种“平时成绩很好,考试总发挥失常”的学生。因为,缺乏“刻意训练如何考试”。
不是倡导应试教育,但在现有的大环境下,想要争取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大多数人必走的一条路还是考试,所以我始终认为学习和考试是两码事。
【学习】是指通过阅读、听讲、思考、研究、实践等途径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
【考试】是一种严格的知识水平鉴定方法,是让一群拥有不同教育资源的人在一个既定的时间点独立完成一份相同的答卷,因此这样的考试其实就是让社会中来自不同社会地位的人拥有改变自己的机会。
在此,我并不想讨论教育问题,只是渴望表达出:如果当时的自己能够意识到【学习】与【考试】概念的区别,清楚“是什么”和“不是什么",或许在当时的智力水平条件下能找到更适用和更高效的考试方法。
当然,没有如果。
但我明白了,我们做不好一件事,不一定是能力不行,而可能是方法不对。
那么,如何找到对的方法呢?
归纳“概念”。
在一切矛盾的起点,先把注意力从矛盾的表象上移开,去抽取出矛盾背后的根源是什么,用最简洁的语言描述出“它是什么”(即问题的概念),一旦彻底明白了问题的本质,解决方法自然会跑出来。
在专栏最开始,笑来老师首先对“财富自由”的概念做了最小颗粒度的解释,让每个人一看就明白,不需要再想多一步。
比如,定义:
所谓的个人财富自由,指的是个人再也不用为了满足生活必需而出售自己的时间了。
那么,方法:
△ 提高时薪单价
△ 把一份时间卖出更多份
03 学习(vt.)学习(n.)再学习(vi.)
笑来老师曾在《一小时建立终生受用的阅读操作系统》分享中提到,他的微信公众号“学习学习再学习(微信号:xiaolai-xuexi)”的正确理解不仅是“学习(vi.)学习(vi.) 再学习(vi.) ”,更应该是“学习(vt.)学习(n.)再学习(vi.) ”。
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再高效学习。
但是,如何找到正确的方法呢?
笑来老师给出了一把解决问题的“万能钥匙”,就是跳出问题本身看问题。
是不是很简单?
是,又不是。
以前看到过一道心理测试题,大意是你喜欢哪一种风景:
广阔的草原?
茂密的森林?
高耸的悬崖?
无垠的大海?
或是小桥流水?
我一下就联想到悬崖,是那种站在高高的地方,你能够俯视全貌。
感叹:啊,原来是这个样子……
我们在遇到任何问题的时候,不要把关注点放在问题本身,应该像“灵魂出窍”一般跳到它的对面去看,甚至是飞到它的上空俯视:
到底发生了什么?
为什么会发生?
真的是这样吗?
怎么做更好?
怎么做最好?
不要局限在自己狭隘的思维和眼界里,克服以偏概全,反复询问自己……
这样的自问自答的训练就是“冥想 ”或者叫“坐享”,通俗地还可以叫“打坐”。也就是每天留出固定的时长,保持舒服的姿势,集中注意力在心中“自问自答”(咦,这不就是独立思考么),如此这般刻意练习自己的逻辑分析能力。
逻辑分析
逻辑分析
逻辑分析
说三遍都不嫌多,这就是找到更好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方法。
04 选择题 & 解答题
过去,我常常会有那种想法:只要我明确了目标,无论多难都一定能办到或者到达。
但大多数时间里,自己很难找到明确的目标,或者说无法在很多目标中做出果断的取舍,导致总是止步不前。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们无非就是不断地做着各种“选择题”和“解答题”,我算“解答题”的半个高手,但却在“选择题”面前迟疑不决。
笑来老师说:
所谓成功,是用正确的方式去做正确的事情。做好选择题,才是做好解答题的大前提。是否使劲想过:自己思维的局限究竟来自哪里?如何逃出去?
过去的每个选择成就了现在的自己,现在的每个选择也必将影响未来的自己。哪怕拥有一点的人都总是被束缚着不敢果敢做出选择,因为一旦“选择”,必将有“放弃”,反而是那些不拥有什么的人或者一无所有的人才更敢于做出大胆的决断。
一般情况下,20代的人比30代的人敢选,单身的人比有家庭的人敢选,没有太多资源的人比有太多资源的人敢选……
所以,才会有那个道理罢:放弃一部分安全感,才能深入长期地观察、思考。
最近看了某个公号作者的文章,文中提到她为了挣脱原来无比压抑的家庭环境,放弃了当时所有的资产,房子、股票、现金……一个人只带了少量的生活费到异地找工作开始新的生活,我猜测那个时候也应该是过了30+的年龄。辗转过几个城市,期间也因为经济窘迫过,但凭借自己的努力,也迈入了财富自由的状态,过着比大多数人更自由舒适的生活。
如果当初不是放弃了部分安全感的话,很难放开去探索生活中更多可能的边界。
当然,这不是鼓励要去放弃现有的财富去冒险,而是应该放下内心中的某个枷锁,不要执着于心中那个枷锁本身,而应该马上去做那些“梦想清单”中的事,相信一旦行动起来,有些问题会自动消失。
说到不要冒险,忽然想起大学时发生一件小事。当时流行一种“产权式商铺”的投资,就是把一个大型超市或者购物中心分割成很多个小块区域或者单个门面,把每一块区域或门面进行分开出售。各大报纸上整篇整篇的广告铺天盖地,由于那时家里有一点闲钱,想投资又怕被骗,很是纠结。
自己考虑到一个点:一个大超市,我就买了几块砖的面积,未来怎么变现啊?
我跑去问过一个投资课的老师,他只回答了一句话:不做看不懂的投资。
后来,我确实没投,再后来,也印证了自己是对的。这件事,对我后来的选择还真是影响了不少。
那么,到底如何做比“解答题”更重要的“选择题”呢?
就是要:想清楚对自己而言,什么更好?什么最好?打磨“选择力”,打磨“价值观”,也就是升级自己的心智系统。
如何判断心智系统是否升级呢?
就是看:自己是否更明确地、更快速地做出对自己更好的选择,“选择”是否发生得更自然。
05 选择题 & 解答题
所以,我们想要实现财富自由的前提是是否升级了个人的大脑操作系统,也就是是否升级了“概念提取能力”和“价值观的判断力”。
看清问题:提高元认知能力,通过拆分到最小颗粒度的概念来找本质
找对方法:跳出问题本身看问题,独立思考,逻辑分析
做对选择:什么更好?什么最好?升级价值观,让正确的选择变得越来越容易
解决问题:如果以上都做到了,问题自然得到解决
学习与成长,是每一辈子永恒的主题。
正确的价值观帮助我们尽量做对每一次选择,不偏不倚地走向梦想中的那个美好的地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