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故事的初衷是利用恐惧来教育孩子不要做出出格的行为,那时的故事是恐怖电影的儿童版。现在的童话故事,虽然其中也有可怕的巫婆或者坏蛋,但已经被修改成温馨和美满的结局。似乎利用恐惧是我们自古以来教育孩子的不二之选。
你可能会说,我们现在怎么可能利用恐怖故事来教育孩子呢?讲一个我看到的真实故事,开学第一天,幼儿园门口,小班的孩子们似乎正上演着与父母的“生死离别”,一个小女孩哭闹着不想去幼儿园,“我不想和妈妈分开”,女孩边哭边嘟囔着。母亲一直在安慰孩子,但急切和不耐烦的心情溢于言表,最后母亲说了一句话,让孩子哭得更厉害了,“你不去幼儿园,警察叔叔要来抓你的。”
我们是否也有过这样类似的经历,孩子晚上怕黑不敢睡觉,我们就用野猫子来吓唬孩子,“不好好睡觉的孩子,野猫子会把他叼走哦。”孩子缺乏安全感,是因为他们恐惧,而父母却用更大的恐惧来压制孩子的负面感受,这不但没有效果,反而适得其反,让孩子更缺乏安全感。
面对孩子表现出的不安全感,作为父母:
首先,我们要尊重并承认孩子的感受。
尊重孩子的感受,是亲子沟通的基础,是育儿的基本法则。父母不可以站在自己的立场去理解孩子的感受,你认为没必要怕黑,不代表孩子和你有一样的感觉,感受永远不会遭到禁止和消失,只会被扭曲。
所以父母一定要尊重和承认这种感受,你可以告诉孩子害怕的感觉很正常,父母也经历过害怕的时刻,只是害怕的事物和孩子的不一样。
其次,弄清楚孩子害怕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恐吓孩子达不到目的,奖励也是一样的,要知道孩子不是因为吃不到冰淇淋而怕黑或不去幼儿园的。只要你耐心的询问孩子为什么会害怕,总会得到一些蛛丝马迹,开头的故事里,女孩已经说出了不想去幼儿园的一个原因,你可以再继续问,除了这个原因外,还有没有其他顾虑。别以为孩子听不懂,只要你对他足够尊重和有耐心,你就会找到孩子不安全感背后的原因。
最后,用具有创意性的方法来引导孩子健康管理自己的情绪感觉。
避免让孩子接触他们害怕的事物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你不可能一辈子保护孩子。父母要引导孩子健康管理自己的感受,害怕去幼儿园的感受可以理解,但不代表害怕就可以不去幼儿园了。鬼魂和僵尸让孩子不敢入睡,否认鬼魂和僵尸的存在并没有什么积极意义,毕竟你还是希望你孩子相信圣诞老人每年都会给他送礼物的。
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沟通抵御鬼魂和僵尸的办法,用一个孩子喜欢的小玩偶来保护孩子,或者在窗上贴纸条,写上“鬼魂勿入”,或者进行角色扮演游戏,父母扮演鬼魂,孩子用他的玩具作为士兵和鬼魂战斗,或者让孩子看一些外表恐怖但内心善良动画人物,让孩子懂得鬼魂也许也是很善良的,孩子就会慢慢消除对鬼魂的恐惧。
其实很大程度上,孩子的不安全感源自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形式。负面情绪往往都是情感受伤的体现,作为父母,我们要提高对孩子感受的敏感度,承认这样的感受,了解背后的原因,找到解决的办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