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闲聊时,同事红讲到她的小姑子的婚后生活。
小姑子和她丈夫是高中同学,读书就开始恋爱,两个人都没考上大学。
毕业后两个人在一起,并怀孕了。本来女方家里不同意,觉得男孩除了能说会道,一点都不踏实,就一个绣花枕头。可是女孩死活要跟他。
红的公公婆婆无法,只好让他们草草的结了婚。
婚后小夫妻一直住在娘家,男孩子从未找过正经事做,东家做一段时间,不开心,换工作。再到西家打工,不爽,辞职。这样跳来换去,几乎连自己都养不活,更别说养儿子。儿子是红的公公婆婆及小姑子挣钱养。
红的公公婆婆为女儿的这种生活忧虑。老两口因为年龄越来越大,况且还有孙子孙女要照顾,又要管外孙,实在有点吃力。但是又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女儿受苦。只有自己节衣缩食的周济她们。
只是这种日子不知何时是个头。
二
年轻人都埋怨父母不懂爱情,世故、势力。说他们只知道用门当户对、经济条件来选孩子的另一半,俗气。
孰不知,父母也是从年轻时侯走过来的,他们是通过自己的人生经验和阅历,知道门当户对是最好的匹配,这样的组合双方都不委屈、有底气,没有嫌弃或者高攀的心里。
他们知道爱情不能当饭吃,只有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东西完美的解决了,未来的日子才会幸福。贫贱夫妻百事哀,整天为生活琐事担忧、吵闹,再甜美的爱情也会消耗殆尽。
物质基础是爱情长久的命脉。
即使有的人强大到不在乎没钱、只需要爱情,可是接下来一辈子的心力和精力都得用来挣钱,再没有时间你侬我侬、卿卿我我。爱情最终还是在金钱的压力下消逝不见。
三
有个朋友珍,毕业后和她同学的哥哥海恋爱。同学的家境一般,海刚从部队转业,分配到一家不死不活的国企。
她们经常一起出去玩,看电影,吃饭。
珍的父母亲都是政府部门的领导,对女儿从小娇生惯养,几乎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在一次饭局上,有人开玩笑对珍的父亲说恭喜他女儿交了男朋友。她父亲心里一沉,打哈哈搪塞过去了。回到家就把这件事告诉了老伴。
珍妈妈当时就不淡定,等到女儿回来,直接了当的问她事情的真象。
珍开始支支吾吾,后来被逼无奈,才坦陈了事实。并且放下狠话,非他不嫁,讲了一大堆男朋友的好话。
珍妈妈只问女儿:海的职业,经济状况,兄弟几个等等。
珍说,我又不是跟他家人结婚过日子,问那么多干嘛?我们有手有脚,自己挣钱自己花,还会饿死不成。你放心,我们以后肯定是住在外面,既不会跟他家有矛盾,也不会给你添麻烦。
珍妈妈不放心,通过打听,知道海母亲早逝,只有父亲,一个哥哥已经娶妻生子,哥哥的老婆是个厉害角色,还有一个妹妹。
珍妈妈坚决不同意,尽管珍跟她妈妈吵闹。
珍妈妈闹的更绝,躺在床上不吃不喝,寻死觅活!
第一天,珍不理会,以为明天就会没事。
第二天,珍把饭端到妈妈床前,她妈妈不理不睬,只是闭着眼睛装睡。珍哭着求妈妈吃饭,她妈妈没有回应。
第三天,珍再次把饭端给妈妈吃,她妈妈虚弱的哀声叹气,摇着头拒绝。
在珍妈妈拒食的第四天,珍终于答应了跟男朋友分手。
珍妈妈马上开始张罗给珍挑对象,一个大学生,在珍妈妈单位工作的小伙子,后来成了珍的丈夫。
当时听到珍妈妈的行为,我们都骂她太卑鄙,太无情。是个活活的棒打鸳鸯的巫婆。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渐渐成长,才发现珍妈妈的良苦用心。
珍后来的生活一直无忧无虑,富裕的日子滋润着她,她永远那么年轻,几乎是同学和朋友仰幕的典范。
现在在一起时谈到这件事,珍说要感谢母亲,在她少不更事的年级,用自己的阅历和眼光帮她甄选了最好的伴侣,过上美好的生活。
四
海后来也娶妻生子。他的妻子也是珍的熟人一一同学的同学,一位叫柳的女孩,她们曾经一起吃过饭。
在小小的城区,消息像空气一样传播的很快。总有朋友或同学有意无意告诉珍这些新闻。
柳比珍勇敢,她家也不同意这门婚事。但柳毅然决然地跟海在一起。
后来海下岗,开过餐馆,承包过舞厅,但俱以失败告终,最后他在一家企业做零时工。
柳在事业单位上班,悠闲、自由,有许多空闲的时间。不过她不像同事那样用打麻将、逛街来消磨时间,她兼职做保险代理人,没事就去找客户。她把保险做得风声水起。
海一家现在过得也挺好的,只是柳活得相对较辛苦一些。
五
不要鄙视父母安排的婚姻,主要在于你能不能承担自己选择的后果。
如果你有足够的能力,可以支撑今后生活所遭遇的不顺、痛苦,不给家人添麻烦,不让父母担忧,你的选择就是最好的选择。
如果做不到,请不要蔑视父母的世俗。父母用从牙缝里省下的钱来为你的贫困买单,你用得心安理得,却反过来嫌弃父母的啰嗦。
子女的幸福就是他们的幸福。这就是中国的父母,一颗心永远挂在子女身上,忘了自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