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人、教师和师德

读书人、教师和师德

作者: 妙门轩 | 来源:发表于2020-08-19 20:06 被阅读0次

    某年月日,领导找我谈话,其间称赞了我一句:“你是个读书人。”这令我心里好几天都有种淡然的幸福感。

    且先从读书人谈起吧。

    自从泰勒斯和孔子开创了东西两个世界的读书人历史以来,读书人就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掌握了普通人无法企及的知识;思想有着普通人无法理解的运转模式;也有着普通人无法明白的行为准则。一句话概括之:读书人追求真理。这区别足以将读书人与普通人从根本上分开。

    而这区别的表现就太多了,多到写一本百科全书都没法例举完。伏尔泰八十多高龄还在为素不相识的人打宗教官司;庄子对着妻子的尸体唱歌;金岳霖为死去的林徽因做生日;公孙龙坚称白马不是马;王孝伯与闻一多的跨时空共鸣……,普通人根本无法理解他们这种行为的理由、意义和精致,略好些的,顶多保持着人类本性之善良而生发的同情心或谦虚心。

    读书人因这不同,历来饱受着各种排斥、妒忌和惨无人道的迫害。布鲁诺、伽利略、老舍、陈寅恪……我能报出一大堆名字,这些名字以一种凄凉而不悲壮,无奈而饱含着窝囊的方式被世界所丢弃,仅仅在死后很多年被一些毫不相干的普通人来悼念,而即便这悼念,也常常得不到另一批普通人的理解。虽然偶尔也有崇敬,但读书人所期待的那种对真理的追索和思辨,则不在这崇敬之中。

    然而读书人作为一个群体,又不曾将这些世俗的愚昧太放在心上。他们集体支撑着整个人类的尊严,示范世界公民的理想。帕斯卡尔说过,人类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可普通人是没有什么独属于人的思想的,因此,人类的尊严,说白了,就是靠读书人在捍卫。他们让人得以为人,让普通人凭着基因上的相似,就几乎免费地享受着人所能拥有的各种幸福。有人说,我的幸福来自我的家庭;有人说,我的幸福来自一场体育比赛,都与读书人无关。可他们不会理解,正是无数读书人花费了无数的心血和努力,才将血缘的天性之美从宗教法庭的淫威和红卫兵的疯狂下拯救出来;将体育从贵族的血腥游戏中解放出来。

    这里不得不带一句的是,读书人的遭遇骨子里的原因恐怕还是读书人自己的不争气。他们忘记了孔子“一以贯之”的“道”,忘记了“人而不仁,如礼何?”却偏偏记得“学而优则仕”。他们也忘记了老祖宗宁死不改的刀笔,而醉心于为腐朽的修道院唱赞歌……,外在的力量从来不曾有过任何机会可以消灭读书人的意义,出问题的其实是自己。这样的读书人不在少数,喜欢这种读书人的普通人就更多了,说他们懂得世故,成熟。幸好,读书人的意义从来与人数无关,一个大师足以纠正十几代人的愚昧和错误。

    正因为读书人自己意识到了自己的价值,意识到了自己的价值在且仅在于对真理的追索和思考,读书人中也总有那么几位凭借着自己的影响力来为读书人群体争取世俗本应有的尊重。我的一位导师的一句话说的最好:读书人要读书了,天地静肃,神鬼避匿。

    梁漱溟近照

    可能因为读书人掌握了太多的知识,且论证了人的社会性的不可或缺,自己的幸福当建立在人类整体的幸福之上,于是读书人创造了一种职业,教师。与此同时,也即开启了一个新的真理领域——教育学。

    教师是什么,国家的说法,一种“专业技术人员”。我确信这说法没有问题,从社会管理角度来分析,还真非得是这样才好办。但这毕竟是外部施加给我们教师的,法律意义上的教师概念。真正的教师,仅来自于自身的追求。

    当柏拉图坚定地为自己的理想国编制人才发展的蓝图时,他决意开办一所学院。当张伯苓想要教育救国时,他决议开办南开。这才是教师真正的定义。只有当一个读书人决心将自己所掌握的真理以及探索这真理的方法、过程,当然还有更加重要的热情与好奇从自身的内部表达于外,并影响其他人甚至整个社会,且真正付诸行动的时候,才有所谓的教师。因此,非读书人,无以为教师。

    这里我还想严肃地区别两个词语,“读书人”和“读过书的人”,前者以真理与知识为己任,后者则以读书为另一目的之途径,一旦这目的达到,则读书也终止了。我绝无诋毁后者之意,事实上,如果没有后面这些人,读书人也等不到别人来怎么迫害就全饿死了,但既然不再是读书人,自然就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师而只能做一个法律意义上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教师。

    钱钟书近照

    有了教师,于是乎就产生了师德。

    同样,国家也对师德做出了种种规定,教师应该如何不能如何。社会上也总有各种议论,要求老师应该恪守师德。这些规定并无不妥,这些议论也有其价值。但同理,都是外部世界对于师德的限定。好比行业同盟有时会规定技术工人必须把零件加工成什么样大小和形状,这是外部世界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它们都很必要,但都不是根本。

    一个教师最根本的任务,我以为就是实践师德。要实践,就得先明确师德为何。

    所有外部的规定都没有内在的意义。真正的教师尊重但不会在意这些规定,一如孔子不会废弃礼乐文章的训练,沈从文递出情书时也不会花最短的瞬间和最小的精神去考虑世俗的反感,泰勒斯更不会去指责身边向日食顶礼膜拜的普通人一样。唯因为教师是一个敢于将真理外在化于他人的读书人,所以师德也必然扎根于他所从事的真理事业之中,是对所研究真理的热爱,对理性的严谨,对活生生的人的灵魂的尊重和期待。

    说的形象一点,师德是从书里读出来的,是在实践中做出来的,不同的真理和知识体系孕育出不同的师德。并不存在一种放之四海皆准的可以简单地用规章制度来限定的普遍师德,教数学的和教艺术的老师对师德的实践是完全不同的,前者不允许自己在演算时的任何错误,因为纯粹理性的体系不容任何错误;后者则不允许自己随意去否决学生的任何错误,因为那有可能是一个创造力的迸发。学校之规章制度上所写的,往往都是“品德”,是为人之基础,但还远远谈不上“师德”。宛如寺庙里的和尚,仅仅恪守清规戒律,但没有对人性之反思与因果之感悟的话,是永远成不了佛的。

    真正的师德圆融无界,澄澈清明,充满热诚却又从容平淡,是内在的对真理的思考而自然流露于外在的行为表现,身为读书人的教师只有竭力地用谦虚和幽默来消弭自己的这种外在流露,稍不留心就会让自身的才华迸发出耀阳的光辉。冯友兰说过,蔡元培的“春风化雨”是“从教育者本人的精神境界发出来的作用”一但到了那种境界,就不能不发生那种作用,又何来“恪守”一说?

    关注公众号,还要更多精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人、教师和师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qmdj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