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旅行随笔.景区开发旅行
匠心精神与资本力量:袁家村的未来是“丽江古镇”?

匠心精神与资本力量:袁家村的未来是“丽江古镇”?

作者: 婷指的风景 | 来源:发表于2018-07-12 11:00 被阅读0次

    这几年关于袁家村模式分析的文章高频出现在我们的朋友圈中,关于袁家村的分享也常常在各大主题论坛中听到。直到我再次踏上这片土地,看到今时今日的袁家村,方才意识到或许我应该写点什么。不议模式、不谈理论、不唱高调,只说说心里的感受,对她未来的担忧与期许。

    ——彭婷婷

    年游客500万、一年收入12亿,这是袁家村缔造的乡村旅游神话。

    一个几百人的村子带动辐射周边十余个村、数千人口,走上以农业深加工、乡村旅游的乡村振兴路。

    从小吃街为平台实现真正意义的农旅融合、产业链化,到走进城市购物中心的体验店进一步扩大农副产品销售渠道,袁家村在探索产业富民、乡村振兴上真正做到了“匠心创造经典”。

    因此,这几年国内的各大旅游论坛上,关于袁家村模式的演讲分享屡见不鲜,或是他的操盘手郭占武书记亲自登台,又或是相关的见证者代言经验。我也因此而对袁家村种草已久,心里想象着从村头吃到村尾、家家不重样、安全有保障的“酣畅淋漓”,想象着这个实现了共治、共产、共富的村落处处充满着西北人的豪情与仗义。

    导航显示抵达的时候,远远看见颇有皇城城门气派的“大唐会议中心”以及袁家村院落别墅的广告牌,再到高墙深深之下的停车场,我心里有些失落。大概是因为走过太多欧洲的乡村,他们都保存着村子原本的肌理。而袁家村也许是因为太火了,政府和资本都不会放弃一年500万的流量红利所带来的周边土地价值吧,所以,才会出现“高墙里的村和高墙外的新城镇”的景象。

    当然,小吃街没有让我失望。窄窄的石板路、充满油烟味的木板门、土墙土灶和每个档口里忙碌着的淳朴的大妈们,走家串户一路吃下去的游客,都带给我一种回到儿时外婆家的感觉。

    那时候,外婆家在长江边的一个小镇上。也是一条石板小街,沿街都是木板门的店铺。外公的中药铺从我外婆的爷爷那里传承下来,隔壁是裁缝店、茶铺、包子店、米花糖店、布匹店……每年暑假随母亲回去探亲的时候,隔壁裁缝店老板的儿子经常带着我们去茶铺,挤进大人堆里听戏,包子店老板娘的女儿也常偷偷带上刚蒸熟的白糖包给我吃。

    我外公是个很有生意头脑的人,夏天家里药铺来的病人多,他就在门口加了个卖冰镇糖水的摊头,却常常被我和表哥偷偷喝掉。那时候,尽管没有袁家村铺子墙上的拿祖宗发誓保证食材的标语,但,没有人会猜测糖水里有没有添加剂,更没有人怀疑包子里的肉会不会是残次品。

    傍晚,赶集的人群渐渐散去,老人们纷纷把里屋的竹躺椅搬到了小街上,摇着蒲扇、拉着家常。这时候,我外婆常常系着围裙,端着一个椭圆形的竹编框,里面放着她做的手工点心,冲着在街头巷尾玩捉迷藏的我们喊着:“快回来吃点心啦,别又偷偷去拿我敬灶神菩萨的糖果吃……“。

    夏天傍晚的风、金灿灿的夕阳,我们的欢笑声和外婆带着娇宠的责骂声穿透了时空……

    这一定不是属于我一个人的童年记忆,八十年代中国的县城、小镇甚至那时候许多省会城市的老街都是这番景象。袁家村让我们找回了这样的记忆。

    袁家村在刚起步做乡村旅游时,以最传统的休闲农家乐起步。虽然生意不错,但也直到小吃街发展起来后才声名远播,曾实现游客量全省第一,并且一跃成为乡村旅游、乡村振兴的全国典范。

    虽然郭占武书记曾在访谈中否认袁家村是“小吃村”,但我倒觉得袁家村以“小吃“抓住了中国人旅游消费的特质;以”放心的小吃“抓住了这个时代最缺失的信任;以“乡土的小吃街”抓住了当下最具出游力和消费力的人群深藏心中的最宝贵的“童年记忆”。

    袁家村村干部用十年的时间和真心赚来了本村农民对村干部的信任、外村农民对袁家村及村干部的信任、游客对整个袁家村的信任。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工匠精神——敬业、精益、专注、创新,也是吴晓波老师说的“一次审美的本土化回归”。

    当然,按照中国式做生意的习惯,一个业态在一个区域火了,他的周边必将瞬间迎来“千树万树同花开”的景象。过去的水上乐园如此,袁家村小吃街也是如此。

    当我从“朋友圈”得知袁家村在应对周边的恶性竞争环境下,以轻资产输出的形式走进城市购物中心的“体验店”为突破口,把其真正的收益回归于农业深加工时,我由衷的感到敬佩。

    小吃街和城市体验店都是一个平台,餐饮消费的巨大流水背后,袁家村农产品所带来的直接产值和高诚信度的品牌价值增值,是目前为止中国任何乡村的振兴途径都未能实现和企及的。

    然而,当我怀着这样的崇敬之心再次走进袁家村时,我听到了丽江古镇的非洲手鼓乐、我撞见了鼓浪屿上的文艺小店、我看到了西塘古镇里写满艳遇标语的酒吧、难辨真伪的菩提子手串和宜兴茶壶、充气城堡的儿童游乐场、设施陈旧的鱼疗馆。从书院街、酒吧街、祠堂街一路走下来,我仿佛穿越了中国每一个古镇,熟悉的店、熟悉的商品、熟悉的公路音乐。

    一天之中,我密切关注了高德热力图,游客依然集中在小吃街,从白天到晚上,其他几条新兴街区的人和小吃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游客喜欢挤在狭小的街、端着热腾腾的油泼面活受罪吗?也许是吧,因为除了小吃街,别的街道拥有的一切,中国哪个古镇没有?!何况,人家还是真的古迹,至少能有点想象空间,而这里不过是人造的而已。

     也许,袁家村的转型是被迫的。

    迫于所有专家和砖家都在说旅游进入了休闲度假时代,所以需要更多民宿、更多现代化的度假产品;迫于周边抄袭成疯的竞争环境,所以必须要上点时尚的、周边抄起来也得下血本的业态。迫于资本的诱惑和转型轻资产的大趋势,虽选择得了进来的投资者,却难以管控住投资者的业态选择和经营品质。

    也许,坚守初心本就很难。

    谁也不想放过袁家村这个香饽饽,围绕着村子高耸的围墙外,盛开着各种各样的“花朵”。这让人想起了90年的日本,经济空前繁荣、地价空前高涨、城郊的各类人造旅游景点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而后的十年,游客人次年年下滑、门票一降再降,很多项目因为拆除成本巨高连个接盘侠都找不到,最终日本政府自己吞下贪大求全的恶果。

    百年袁家村的梦想,犹在耳畔。而今天,一路奔向以丽江大研为代表的中国新老古镇模样的袁家村,能否成就百年的梦想?

    如果,袁家村可以在小吃街之外,把每种小吃发明、诞生、改良“背后的历史故事”演绎成可玩可学的产品;

    如果,袁家村可以在城市体验店外,把农产品及深加工品线上购买的多途径渠道建立;把从食材到菜品的制作、现代化研发的线上研习社交平台建立。

    如果,袁家村可以把每家店铺穿着不同服饰的淳朴可爱的西北大娘们变成代表袁家村的IP,这个在中国几轮经济与社会变革中都能走在振兴前列的传奇村落的人物、历史、生活场景、当代故事,都可以在创意经济的力量下,为这个村子带来更多百年可期的价值。


    如果,我们那些取得第一步成功的旅游区,能够进一步挖掘纵深资源,把自己成功时的核心优势发挥到最大化、最无可替代,而不是一味的在横向放大中“被地产化”。或许匠心精神与资本力量,就如同爱情与面包。过来人的经验告诉我们,不要在当我们什么“面包”都有了以后,却丢失了最初的“爱情”。……

    夜晚的袁家村,淅淅沥沥的小雨给这片西北大地更添了几分苍茫。leo的里居民宿里,屋顶的灯光勾勒出西北院落另一种精致的美。我的房间在二楼,名叫 “立春”,那是耕耘播种的季节、生长的季节,如同脚下的这片土地。

    院落里谈论世界杯的声音散去,我独自坐在窗前,风卷湘帘。想要握笔题写,又恐落纸万水千山。惟有祈望这“家园”十年前播下的匠心之种,不要被浮躁的时代所叨扰,百年之后,她依然很西北、很中国。

    后记:

    谨以此文纪念儿时的老街、老街上的各种小店和失联数十载的儿时玩伴;更为纪念在天堂的外公外婆,他们的慈祥与关爱带给我许多美好的童年记忆,而记忆里最深的是外婆做的苕丝糖、绿豆粥和米羹。那是外婆的味道、是再也回不去的时光的味道……

    作者| 彭婷婷 

    图源 | 部分来源网络

    版权声明

    本文由婷指的风景原创发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或在文章底部留言

    投稿/商务合作:471542035@qq.com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匠心精神与资本力量:袁家村的未来是“丽江古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qml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