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的角度更多的是从工作开展的,想大致的梳理一下工作相关的点。
总则
敬爱有佳,协作共赢
提高效率,慎重加班
保肾护肝,充足睡眠
勤加锻炼,预防疾病
关爱家人,勤通电话
珍爱生命,从我做起
领导篇
从领导布置任务和工作的目的出发,创造出领导期望的价值。
在不确定领导目的和期望价值的情况下,要用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与领导确认,但要注重效率。
如果你也带人,给他们布置任务和分配工作的时候也要着重把自己的目的和期望的价值表达明确,确定他们完全理解。
在完全理解的同时,监督指导具体执行,并及时调整,给予充分的资源和辅助。
不要吝惜你的赞美,也不要舍不得批评,但要注意方式方法。
作为下属,也要更多的理解赞美和批评,去了解背后的原因,多从自己以及具体工作思考。
产品需求篇
在对业务了解的基础上(核心),判断目的和价值,通过必要技能和能力,快速地定位并解决问题。
我认为,对业务及其目的了解清晰之后,才能更好的付诸行动,才能提出多种解决方案(大致思路,或者说概要or总纲),从中找到适合当前阶段的那一个。
确定适合的方案后,才可以将方案细化,进入具体的需求梳理阶段。在该阶段完成并确认之后,才可以进入规划原型和撰写细节文档的阶段。
在这里重点提及一下,在弄清业务及其目的,以及寻找到适合当前阶段的解决方案这段时间,相关部门的人能够参加是最好的。因为,那样能够在后续的阶段提供共识和基础的交流平台,为后续工作效率的提高打下了好的基础。
在规划阶段,所需要的技术能力也是需要及时和相关人员进行沟通确认,可以让开发人员及时了解和介入,做好调研和技术储备。
剩下的就是更多细节了,比如产品功能模块如何体现业务逻辑,模块内部逻辑,模块之间的逻辑。
开发篇
自信、谦虚、互敬和尊重
主要从产品和开发交流和沟通的角度考虑。其实,不管是和开发,还是和其他人交流沟通,重要的都是表明自己的来意和要达成的目的。承认每个人都是有局限的,当然也包括自己。在交流过程中,面对各个岗位人的质疑和询问,要耐心的理解和分析。
当你是产品专员或者小白的时候,你可能不懂开发,会对开发的反馈嗤之以鼻。这样,你就放弃了自己提升的机会,也阻碍了你们的交流和探讨。
其实,随着对业务了解加深,工作的不断深入,在具体的产品功能实现的实践上,你会对开发的思路和工作方式有所了解。慢慢的,应该让你对需求以及协同完成需求、项目的人都更多的敬畏之心。大家平时都忙于工作,会不会疏于思考“敬畏之心”呢?
为什么?
因为你所说的每句话、每个字,对于其他人来说可能都是工作量。他们需要将自己的责任厘清,才能更好的配合你的工作。自己也要有这样的心才好。
设计(UI&UX)篇
依然是:自信、谦虚、互敬和尊重
对我来说,和设计沟通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就和与开发沟通一样,能帮助你梳理很多自己注意不到的地方,并且从中能够了解和学习很多小技巧的。
在与设计沟通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也是和他们共同分析解决问题才好。要分析设计的优劣,分析交互的效率和效果。
比较不妥的方式是“你看人家的设计多好”、“你看这个交互怎么样?”等一类的话语。大家要一起分析这个设计和交互背后的东西,也就是为什么会这么设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交互,这样的设计和交互满足了什么目的,达到了什么效果;等等。
测试篇
还是:自信、谦虚、互敬和尊重
如果说开发和设计更多的是对产品人及其规划和文档的前置检测,那测试更多的是后置检查吧。当然,测试也会在之前的阶段介入的,以便更好的理解业务以及具体规划和需求,更好的付诸测试相关的工作。
运营篇
更要是:自信、谦虚、互敬和尊重
我的经历中,运营大多是需求方,主要的需求是针对后台、活动以及强业务相关(大家都知道的拉新、留存、促活啦)。
就自己观察,目前有两个趋势,一个是产品运营化,另一个是运营产品化。当前一个比较热门的职位是“用户增长”,我自己理解这个职位其实是运营和产品高融合的一个趋势。而且,我认为运营的比重会强一些,因为运营和用户近,和业务近。
我突然想到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有没有开发转运营的呢?
市场/商务/渠道篇
更更是:自信、谦虚、互敬和尊重
工作经历中和商务的对接比较多,商务承担了部分运营相关的工作,所以可以将这部分纳入运营部分思考的。
和渠道对接上,不是太多,涉及的部分是应用推广相关的渠道以及对接;另外一个经历是和合作的渠道对接,因为要给他们提供数据。
35岁魔咒
太现实!
其实这个问题,不止产品存在吧?
这个世界从来都不是公平的,也无所谓公正吧(有点偏激,请见谅)
总结
提高工作效率,较快满足业务需要,创造符合企业的价值,才是产品得以持续成长的思路吧。
在达到彼岸的过程中,一定是团队协作的,而非单打独斗!
没有提太多关于锻炼啦、饮食啦、放松休闲啦这些,我考虑的是,工作和这些都是相辅相成的。
关于产品经理如何突破国内35岁的魔咒,我想,明年我会有更深的体会吧
中关村生活指南:ZOLifeGuid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