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
夏天的一个早晨,热气腾腾,大街上,窗户上都撒满一层细细的阳光。商超里已经有了稀疏的人群,在商超营业的门店店内也被灯光照的暖融融的。女人斜跨蓝色小包,一手里提着包子豆浆,一手里捏着新款手机,大跨步地朝公司门店赶去。走到门口时,包子豆浆全没了,只有额头上的头发像水洗过一样紧紧地贴着。她推开店门,店门摩擦地板,“嘶嘶嘶”响成一片。男男女女的人从四面八方涌进来,汇集到店里,兴冲冲的逛着,像一群早起的虫子。
【对比思考】
练习里描写了我早上到店的一段描述,“她推开店门,店门摩擦地板,“嘶嘶嘶”响成一片”这一句是虚构,因为写真实的场景不知道怎样描写了。
第一次尝试整段用动词和比喻来主要写,有的时候写着写着就写成形容词和名词了,显得不生动很官方。
还有对人物的称呼我也考虑了一下,最后定位最为陌生的人称代词“她”。
【原文】:秋天的一个早晨,潮气很重,杂草上,瓦片上都凝结着一层透明的露水。槐树上已经有了浅黄色的叶片,挂在槐树上的红锈斑斑的铁钟也被露水打得湿漉漉的。队长披着夹袄,一手里拤着一块高粱面饼子,一手里捏着一棵剥皮的大葱,慢吞吞地朝着钟下走。走到钟下时,手里的东西全没了,只有两个腮帮子像秋田里搬运粮草的老田鼠一样饱满地鼓着。他拉动钟绳,钟锤撞击钟壁,“嘡嘡嘡”响成一片。老老少少的人从胡同里涌出来,汇集到钟下,眼巴巴地望着队长,像一群木偶。
【分析】:
1、第一句话,交代季节,季节特性,并且,每一句都会找到一个点落笔,从秋天的潮气,到露水。第二句话,说到了槐树,铁钟,并且做了埋笔。
2、第三句话,出现人物,对人物的衣着,动作进行描写,人物描写画面感很强。此时注意动词的运用:披、捏、走、拉。并且运用修辞手法,队长嚼食物,老老少少像一个木偶的比喻。而且,注意到第一个比喻是和秋天景色相呼应的。“走到钟下时,手里的东西全没了,有两个腮帮子像秋田里搬运粮草的老田鼠一样饱满地鼓着。”这句话很棒,没有直接说一边走一边吃,而是通过描述一个吃的样子,动作来写。
3、“他拉动钟绳,钟锤撞击钟壁,“嘡嘡嘡”响成一片。老老少少的人从胡同里涌出来,汇集到钟下,眼巴巴地望着队长,像一群木偶。”这句话呼应了开头的伏笔,那个铁锺,进行了声音的描绘。 也做了链接,实景从钟锤撞击钟壁,人物从队长转到了老百姓。
4、对人群的描述,用了一个比喻“木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