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北榭碑① 李白
一为迁客② 去长沙,
西望长安不见家③。
黄鹤楼①中吹玉笛,
江城五月落梅花⑤。
【注释】
①北榭碑——楼上有合曰榭,黄鹤楼四面俱有台榭,此诗题于北榭的碑上,因取名题。但王琦注本题为《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中吹笛》当有所本。
②迁客——指贬官流放(今云充军》的人叫迁客,时李白因从永王磷幕府而流放夜郎(至巫山得赦) ,登楼作此诗。
③不见家——李白家不在长安,只寓居长安,此家字另有所解,见讲析中。
④黄鹤楼——楼名,在今武昌。命名的来历说法不一。一说费祎登仙驾黄鹤返憩于此;一说荀壞东游憩江夏见鹤载仙人欢饮于此;一说楼建于黄鹤矶上,因矶为名;一说抱关老卒闻人笑语饮宴乘黄鹤飞去云上。(详见《渔隐丛话》十七)
⑤落梅花——也有异解。一说古曲有《折杨柳》、《落梅花》,因此《落梅花》为曲调名。一说“吹笛则梅落”。《复斋漫录》认为不是吹笛则梅落,而《渔隐丛话》则列举诗词用例以证其: “吹笛则梅落”之说。
【讲析】
李白既流放夜郎,故说“迁客”,用“...就..”的句型,贯穿首二句。言一旦做了被流放的罪人去到长沙,就西望长安见不列“家”了。李白至长安为翰林供奉,不久去长安漫游赵、魏、燕、晋、齐、约等地,再至金陵后上秋浦抵浔阳。天宝十四载安禄山反,永王嘴邀李白入幕时白卧庐山,无在长安住家之事,家不在长安而说“西望长安不见家”也是喻意,是说:我虽被流放,但我并不怨恨朝廷,而且还把朝廷作为自己的“家”一样看待。这两句是说登楼游玩以前。后二句才说游黄鹤楼的事,游黄鹤楼有何事可写,只选了吹玉笛一事,而落梅花则不过笛所奏之曲调罢了。诗人何以独选吹笛这个材料?落梅花究竟作何解?我们认为不管“吹笛则梅落”是真是假,但这首诗则是用的“吹笛则梅落”这个意义。这首诗虽为名篇,但一向都欣赏其丰神韵致,而对诗的主旨颇少涉及。我们细寻诗意,这后二句承前二句很紧密,仍暗含“……就……”的句法,犹言但愿“一吹玉笛,就落五月梅花” ,言外之意颇含蓄,一为凡物有感应性,故“蜀山西崩,洛钟东应”。我既有悔从永王璘之心,则朝廷或可有愍其情而赦宥之理。这从“不见家”的感情可以说明。一为自怨自艾, “吹笛则梅落”犯罪则流放,理应如此。以诗人此时所处之境作此种言语亦自在情理中,如为闻楼中吹笛是落梅花这个曲子,或楼中吹玉笛则江城五月的梅花便落了,不仅兴味索然,而且五月又那有梅花可落呢?谨述于此以俟大雅。
后人欣赏此诗的人很多,独梁任秋《两般秋雨庵随笔》载一联颇有原诗情韵,抄录于此以资咏哦。上联: “喜今日白云尚存,且自把金樽,看洲渚千年芳草”,下联“是几时黄鹤曾游,问谁吹玉笛,落江城五月梅花”。用崔、李诗句,工稳确切,典丽清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