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5分钟商学院商业篇学习笔记 - 月度复盘(1)

5分钟商学院商业篇学习笔记 - 月度复盘(1)

作者: 江湖人称史丹利 | 来源:发表于2017-11-24 13:10 被阅读0次
    5分钟商学院商业篇学习笔记 - 月度复盘(1)

    消费心理学

    1. 心理账户(Mental accouting) :每个人都把等值的钱分门别类地存在了心理不同的账户中。客户并不小气,只是商品被错放在了他不愿意付费的账户中。要让客户把钱从不愿意花钱的心理账户转移到愿意消费的心理账户,就要改变他对商品的认知。

    2. 沉没成本 (Sunk cost) :沉没成本即已经产生的花费,也叫做“既定成本”。沉没成本没有好坏的区别。由于沉没成本的顽固性,有目的地给对方制造沉没成本,有利于提高交易的成功率。反过来,如果能够克服这种心理偏见,不被这种情绪所左右,就有可能做出更加理性的商业判断。

    3. 比例偏见 (Proportion bias) :第一,在促销的时候,价格低的商品用打折的方式,可以让消费者感到获得更多优惠;价格高的商品,则用降价的方式让消费者感到优惠。也就是说,价格低的时候讲比例,价格高的时候讲数值。第二,用换购的方式,让消费者在心理上把注意力放在价格变化比例很大的小商品上,这样会产生很划算的感觉。第三,把廉价的配置品搭配贵重的商品一起卖,相对于单独卖这个廉价商品,会更容易让消费者产生价值感。

    4. 损失规避 (Loss aversion) :这是一种失去带来的痛苦总是比等量的获得更加严重的心理状态。利用损失规避心理,可以:第一,用换购(以旧换新)的方法来替代打折;第二,用获得的表述框架来替代损失的表述框架;第三,条件成熟的时候可以大胆推出,“无理由退货”,其实消费者一旦购买,就会非常害怕损失。

    5. 价格锚点 (Anchor Point):第一,避免极端。在有三个或者更多选择的时候,很多人不会选择最低和最高的,而是更倾向于选择中间的那个商品。第二,权衡对比。当消费者无从判断价值高低的时候,他会选择用同类商品做对比,让自己有一个可衡量的标准。

    行为经济学

    6. 结果偏见 (Outcome bias) :我们看到了一个人获得成功,就立刻认为他的所有行为都是正确的,有道理的。这种非理性的结果偏见,会让我们从正确的结果推出错误的原因,又因为坚信并且执行这个错误的原因,从而滑向失败的深渊。避免结果偏见有两个方法:归纳之后再演绎和学前三问。

    7. 适应性偏见 (Adaptive bias) :人们对好的,坏的环境,最终都能适应。我们羡慕有钱人奢华的生活,但有钱人并不一定因奢华而感到幸福。所以,只有得到的那一瞬间才快乐,失去的那一瞬间才痛苦。之后,终会适应。运营适应性偏见这种强大的行为心理,可以:第一,阶段性地给予,延长用户的幸福感;第二,不断提供变化的刺激,给用户意外的幸福感;第三,善用相互比较,让用户获得对比带来的幸福感。

    8. 宜家效应 (IKEA effect) :人们在一件物品上投入的劳动或者情感越多,就越容易高估它的价值。运用这套理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第一,让用户有参与感,比如投票,选择,搭配等;第二,让用户付出劳动,把30%的工作留给客户自己做,这个商品就能在用户心中价值倍增。

    9. 心理概率 (Psychological probability) :人们的直觉和客观概率常常是不相符的。行为经济学家把人们自以为的概率称为“心理概率”,而心理概率和客观概率不吻合的现象,叫做“概率偏见”

    10. 凡勃伦效应 (Veblen effect):这是一种因为“炫耀性消费”心理导致的特殊现象:东西越贵越好卖。运用凡勃伦效应时要注意,贵不是目的,能让消费者恰到好处地炫耀,不露声色地装,才是核心。商家做到了这一点,商品就能越贵越有人买。

    微观经济学

    11. 供需理论 (Supply & Demand) :这是微观经济学中最核心的概念,指的是在竞争性市场中,供给和需求的相对稀缺性,决定了商品的价格和产量。供给少,会导致价格上升;价格上升,会导致需求下降和供给攀升;供给多了,又会导致价格下降,需求上升,供给减少。。。如此往复,最终达到平衡。

    12. 边际效用 (Marginal cost effect):指的是每多消费一件商品,他给消费者带来的额外满足感。这个额外满足感会不断下降。当欲望被充分满足后,边际效用为零,商品就会免费。

    13. 机会成本 (Opportunity cost) :如果选择a,就必须放弃b的话,b就是a的机会成本。对企业来说,最优方案的机会成本,就是次优方案可能带来的收益。善用机会成本,首先要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每一项选择都有机会成本;其次要懂得计算机会成本,比如时间成本,替代方案的投资收益等,然后通过权衡对比收益和包括机会成本在内的各项成本,做出理性的决策。

    14. 激励相容 (Incentive compatibility) :每个人都有自私的一面,如果有一种制度设计,让员工越自私,公司就越赚钱,那么这种制度就是“激励相容”。承认人性的自私,用正确的机制,让自私,而不是集体主义精神,成为大家共同获益的原动力。

    15. 交易成本 (Transaction costs):交易成本就是完成一项交易,除合同价之外,为此额外付出的成本。经济学家科斯认为,交易成本于管理成本的对比,决定了企业的边界。根据科斯的逻辑,以及对交易成本会不断降低的趋势判断,可以得出结论:总体来说,未来企业规模会越来越小。也就是互联网人士所说的,未来会是“自由人的自由联合体”。这是理想的极致情况,但趋势是对的。

    宏观经济学

    16. 节约悖论 (Paradox of thrift) : 第一,GDP。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时间段内,一个国家生产的全部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它的计算方法通常是:GDP=消费+政府采购+净出口+投资。第二,乘数效应。我们的消费就是别人的收入,别人的收入有会变成新的消费或投资,GDP因此越滚越大。

    17. 看得见的手 (the Visible hand) :货币政策是央行通过调节利息,存款准备金率等方法,调控货币的供应量经济萎靡,释放货币;经济过热,收紧货币。财政政策是经济萎靡之时,政府增加支出,刺激总需求,并且减税,拉动经济;如果经济过热,则多收税,给经济降温。

    18. 人口抚养比(Population dependency ratio) :指的是一个国家非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今天,14亿人中5亿人无法工作,人口抚养比是5:14,也就是约35.7%。当9亿人无法工作,人口抚养比变为64.3%,几乎翻了一倍。15年后,当90后和00后成为社会主流时,要想保持今天的社会总财富,平均生活水平,他们一个人创造的社会价值,必须是今天的两倍。

    19. 泡沫经济 (Foam Ecomony) :当虚拟经济脱离了实体经济的支撑,背离价值的时候,就会产生泡沫经济。泡沫经济的形成有三个阶段:泡沫形成阶段,膨胀阶段和破灭阶段。有很多人在第二阶段赚到了钱,但更多人都死在了第三阶段。

    20. 再分配 (Redistribution of Income) :政府通过某些手段,把财富从一部分人手中转移到另一部分人手中,以求缓解社会不公平,这就是“再分配”。再分配是福利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很复杂的事情,做得不好,会带来更大的不公平。全民发钱,就是一种试图用简单的手段解决复杂的再分配问题的想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5分钟商学院商业篇学习笔记 - 月度复盘(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qox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