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间观察日记】青甘线(五)

【人间观察日记】青甘线(五)

作者: maymaymeimei | 来源:发表于2024-07-30 18:11 被阅读0次

    第五站:鸣沙山月牙泉—西千佛洞

    鸣沙山,因风力作用下,沙子会发出奇特的声音而得名。干燥、干净的沙砾摩擦、碰撞,借着沙丘的长坡度,28度~32度的恒定休止角,产生“空竹效应”。传说,汉匈交战,一阵漫天的沙暴,掩埋了作战中的n战士、战马,以致于到了夜晚常能听到鸣沙山发出喊杀声和嘶鸣声。

    “山泉共处,沙水共生”—月牙泉,自然是心头的牵挂,请小伙伴帮我在同一个角度,拍一张纪念照。滚滚黄沙难掩的月牙泉,绝对是塞外奇观。月牙泉的千年不枯,在于月牙泉本身的地质结构,敦煌土著的小伙伴W,告诉我,湖底有遇水则粘度极高的“盾板泥”(不知道字是不是这么写的),这也是月牙泉的水,经五色沙砾而不下渗的原因。加之,低洼的地形和该区域高水位的下径流,成就了月牙泉。

    而,如今我们依旧能看到月牙泉,其实得益于人工回灌党河水(敦煌的母亲河),光2011年政府投入47亿,抢救性保护这一潭碧水。

    在鸣沙山还做了一件事:乘坐滑翔机。要说性价比,高处俯瞰鸣沙山全貌、月牙泉大概4-5分钟吧,费用580,主打一个体验,别讲性价比。小tips,安检严格,不允许带手机、小包等,恰好穿了拖鞋,被要求脱鞋,我赤脚上机,哈哈~理由是怕高空坠物。但是呢,飞行员却在拉链口袋里放了手机,这样想来,一方面的确是安全隐患,存在高空坠物的风险,另一方面,毕竟他们要卖199的视频(滑翔机上有360度摄像机,记录滑翔全过程),杜绝一切独立完成拍摄的可能性。吃相不算难看,但的确也没考虑游客的体验感,像我这样一个人来坐滑翔机就一张纪念照也没留。所幸这几年,自己最大的长进,就是放下执念,既然来体验的,本人的体验最重要,没有照片也无所谓。

    后来,小伙伴告诉我,骑骆驼的游客有的会上最高的沙丘,到了那里,如果想拍照留念,驼夫会用你的手机帮你拍,并收费20元~哈哈,“致富之路”又多了一条。

    因为,没有抢购到莫高窟的票,我们去了距离市区大概30公里的(莫高窟)西千佛洞。此处,感谢h对我去不成莫高窟(本窟)遗憾的理解,感谢驱车陪我去往西千佛洞的w,是温暖的他们让我在重走青甘线时,实现了沉浸式体验~

    西千佛洞,是莫高窟“姊妹窟”,算是完美平替,离鸣沙山不算太远,有四个洞窟可以参观,游客不多,提前预约门票按时参观即可。我们参观了18号、16号、11号、4号➕5号洞窟。最早的是距今1400年的11号北周洞窟,千佛洞,壁画氧化严重,佛像面部基本都被氧化了,也在这里见识到了复式结构以外的圆顶帐型窟顶。4号➕5号洞窟是一个结构完整,有前室、主室,侧边还有一个小洞窟,属于朵窟。

    晚上,和小伙伴们一起去王潮歌导演的作品《又见敦煌》,一部大型的情景剧。如迷宫般的立体剧场,前三幕观众在行走中观剧,舞台在流动,似乎无处不在。历史长河里,那些或响亮,或被遗忘的名字,一次次在剧场里回响,在音乐、灯光及服化道的加持下,他们纷纷踏着丝路,穿越而来。拨开尘沙,又见敦煌。2100年前的张骞出使西域,第一任敦煌研究院院长常书鸿的那一句“我一直在等你们”,我鼻子一酸,眼泪夺眶而出。1900年王圆箓发现藏经洞,1907斯坦因自称是当代玄奘来此取经,以200两银子,从王道士手中骗取24大箱经卷。穿越至110年前,和王圆箓来一场跨越古今的对话,重现那一年在三危山下发生的事情~遥想那段历史,王圆箓先后求助敦煌两任县令,又走800离求助肃州道台,又进京拜访清宫老佛爷,风雨飘摇的大清无暇理会,他所有的企盼都毫无音讯,所有的努力都看不到结果。在历史的洪流里,一个小人物被茫茫然推上了舞台,其无奈、辛酸、虔诚让人潸然泪下,其愚昧、无知、痴傻又不禁愤慨。当千佛洞的飞天,随着音乐和灯光舞动时,谁人不为之动容呢?

    后来,一位位敦煌壁画的供养人,一曲张议潮的英雄壮歌…在流动中,次第铺开,试问,有多少敦煌儿女隐入尘烟之中,如《常书鸿传》中所写,来敦煌的他们,前有故人,后有来者。

    在某书找到了那些打动我的台词:

    小伙伴的理解是,行走在消逝中,一切历史隐入尘烟。我不太赞同,第四篇章是欲扬先抑的笔法,看似消逝的瞬间和历史,实际上,却是生生不息的~在春夏秋冬里,在世间万物中,在沧海桑田间,流转、永续…

    出发前读了《此生只为守敦煌—常书鸿传》《我心归处是敦煌》,两任敦煌研究院的院长,让我来到敦煌时,有种朝圣的心理。

    感恩~这一代代敦煌的守护者,以苦行僧般的坚韧执着守护这座人类文明的宝库,毕生践行恰如壁画《萨埵舍身饲虎》一般的慈悲与奉献。

    “择一事,终一生”,多么迷人~这何尝不是如今浮躁的我们,最缺乏的修炼呢?

    如果,他不曾在那一天的塞纳河边散步,闲逛旧书摊看到了《敦煌图录》,关于常书鸿,关于敦煌的故事,是不是就会截然不同了呢?

    也许,常书鸿先生也许也曾无数次这样问自己,才会在书中意味深长地感叹:有时候,人生所有的不期而遇,在日后看来,都似乎是别有深意,似命中注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间观察日记】青甘线(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qpg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