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横看春秋纵战国(七十六)郑大夫子孔的野心

横看春秋纵战国(七十六)郑大夫子孔的野心

作者: 嘻唔许 | 来源:发表于2023-08-03 06:26 被阅读0次

      郑大夫子孔,又名郑公子嘉,原郑穆公之子。

        公元前566年,郑大夫子驷弑杀郑僖公后,扶持郑简公继位,而此时的郑简公才五岁,郑大夫子驷便独揽大权。

      再接下来的数年里,郑国在大夫子驷的带领下开始了“唯强是从”的政策,在晋、楚两国间左右摇摆。

      那时的大夫子孔对大夫子驷执政就十分不满,郑大夫子孔虽然是郑国六卿之一,但却是司徒一职,根本无法左右国家的决策,这也使得郑大夫子孔耿耿于怀,同时也让郑大夫子孔有了独断专行的想法。

        公元前563年,郑国内发生了“西宫之乱”,叛乱者在郑国的朝堂上一举杀死了郑大夫子驷、司马子国和司空子耳。这次的郑国内乱,让郑国的执政高层发生了坍塌式的毁灭,郑大夫子孔因为早得到叛乱的消息,而躲过一劫,也正因此让郑大夫子孔成了郑国的执政者。

        郑大夫子孔刚刚获得郑国执政权后,便起草盟书,要求郑国各官员大夫都要听从他的命令,开启他在郑国专政的生活。而郑国大部分的官员大夫和去世的大夫之子都不愿意签订这份盟约书,这使得郑大夫子孔恼羞成怒,便有了想处死所有人的想法。

        郑大夫子产劝谏大夫子孔,并请求烧掉那份盟书,以平息众怒,毕竟郑国外有诸侯征伐,内部又刚刚发生过大乱。但一心想专权的大夫子孔反驳道;他让各大夫士族签订盟约就是安定国家,如果有人不愿意或反对就作废盟约,那国家还怎么安稳。

        大夫子产继续劝解道;众怒难犯,专欲难成。有这两种事情在,你即使执掌郑国,又怎么让命令执行呢?想要执掌朝政,就要先让民众安定下来,你才能掌控政权,如果民众不安定,必然会引起大的内乱。子孔听完子产的话,仔细的分析后,便将盟书当场烧掉,因为他也知道自己虽然执政,但势力还没有形成,不足以掌控大部分士族大夫,如果再发生内乱,必然会引火上身。

        虽然没有一次性的将郑国的政权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但大夫子孔依然是郑国内最大的执政者,郑大夫子孔也利用自己在郑国的身份,开始拉拢组建自己的党羽,但此时的他才发现,郑国内部的现状,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简单。

        郑国原来的执政大臣虽死,但他们的子嗣和势力依然存在,如子驷的儿子子西,子国的儿子子产,再加上大夫子展和大夫子蟜等人都有十分强劲的实力。

        想借助郑国内部,达到自己专权的野心已经落空,郑大夫子孔便将目光投向了各诸侯国,想依靠外部势力来成就自己。

        在外部的势力中,能够影响郑国的除了晋国,就剩楚国了。而晋国现在是郑国的盟友,自然不会为了自己而干扰郑国的内政,那就只能依靠楚国。

        公元前555年,以晋国为首的诸侯联军开始征讨齐国,郑简公带大夫子蟜,子张和伯有参加诸侯联军讨伐齐国。郑大夫子孔则趁此机会暗自勾结楚令尹子庚,希望借助楚国之力来排除郑国各大夫,达到自己专权的目的。

        楚令尹子庚已经拒绝了郑大夫子孔的计划,但楚康王得知后,便职责令尹子庚。

        楚康王公元前560年继位,自继位后五年都没有向中原用兵,唯一的一次是湛阪之战,结果还是以失败告终。如今郑大夫子孔为了专权,主动邀请楚国出兵郑国,这么好的机会,竟然被楚令尹子庚给拒绝了,这让楚康王愤愤不平。

        楚康王继位后,吴国开始崛起,成了楚国最大的威胁,使得楚国再也无力向北,但楚康王的内心依然是想称霸诸侯,因此在得知郑大夫子孔的请求后,便决定借此机会再次出兵。并派人谴责楚令尹子庚;是过惯了安逸的生活,忘了先祖们称霸诸侯的夙愿。楚令尹子庚面对楚康王的压力,答应了郑大夫子孔的请求,表示愿意一试。

        公元前555年冬季,楚令尹子庚带兵在郑国边境练兵,并屯兵于鱼陵(今河南平顶山一带)。

      留守郑国的大夫子展和子西二人发现了楚军的动向,也猜出楚军的目的,便加强了郑国的城防,并严禁任何人随意出入都城。

      郑大夫子展和子西的严防,让郑大夫子孔无法和楚军接触,楚军一路向东进攻郑国南边的城池,再向北到达虫牢(今河南封丘县),最后才进攻郑国都城新郑。但郑大夫子展和子西早有准备,才使得楚军在郑国无功而返。

        楚军看着严防死守的郑国,连那个郑国的内应大夫子孔也无法联系,这次的出兵已经是无利可图,再加上诸侯联军正在围攻齐国,随时都有可能南下救援郑国,便决定撤兵退回。

        楚军在撤退回国途中,在徒步渡河之时遇到了大雨天气,冬季的大雨使得气温骤降,造成了楚军大量伤亡。

        郑大夫子孔的这次勾结楚国的计划没有成功,但也暴露出了他自己的野心。

      公元前554年,郑大夫子孔借助楚国的力量失败后,便依仗自己掌权的身份,开始强行独断专行,各大夫纷纷联合表示反对,并劝谏郑简公调查当年的“西宫之乱”和前一年发生的楚军入侵郑国的事。

        此时的郑简公已经是二十岁左右,不再是六七岁之时,自然不会放任郑大夫子孔独断专行,便借此开始调查当年的内乱和楚军入侵郑国之事。

        对于这些郑大夫子孔自然心知肚明,也明白自己的事情已经败露,便决定鱼死网破率先发起叛乱。这个时候的大夫子孔不仅掌控着自己的士族,还掌控着子革氏和子良氏这两个士族,三个士族的实力,让郑大夫子孔有了对抗郑简公的勇气。

        郑大夫子孔虽然有勇气,但却低估了郑简公的命令和各大夫对他的厌恶。郑大夫子西和子展受命于郑简公,率领国人对叛乱的大夫子孔发起进攻,最终剿灭叛乱杀死郑大夫子孔,并瓜分了子孔家族的家产。

        郑大夫子孔的野心,与其说是想独断专行,不如说是想夺权篡位统领整个郑国。郑大夫子孔的野心,不仅是想抢夺郑简公的利益,更是触犯了郑国各大夫的利益,这对于任何一个诸侯都是禁忌之症。郑大夫子孔的野心,由当初的梦想,慢慢的发展成了幻想,再转变成了一种狂想,最终葬送自己在郑国的士族。

     

       

   

相关文章

  • 中国文学史•咏怀

    翻古书,品风雅, 一纸墨香千古浓。 纵年岁,横诗文, 银河繁星缀夜空。 书起春秋经三百, 战国百家相争鸣。 却有楚...

  • 孔子说这五条是判断坏人的标准

    我们都知道孔老夫子虽有一腔的学问和为政理念,但由于生在动荡混乱的春秋战国时期,其儒家的思想远没有法家思想来的干脆有...

  • 2、为政以德(孔老夫子想做什么)

    当历史的车轮滚到了孔老夫子的春秋时代,最大的问题不是礼崩乐坏,是国家的离散与动乱。重建礼制不是孔老夫子的目的,只是...

  • 纵·横

    文‖叁無先生 行 纵十万里道远 横八千里路遥 行将处 城中宿酒肆 野外隐庙堂 击节以叹 奈何重剑无锋 斩不断三千烦...

  • 中国夏商周三代历史被错后了76年

    近年来,我有缘接续孔老夫子著《春秋》,研究800多年的周朝和鲁国的历史,撰写了《鲁国春秋》一书。期间,需要对西周建...

  • 不是老子孔子 不是春秋五霸 “春秋第一人”说的竟是他

    春秋时期,人才辈出。有儒家创始人孔老夫子,道家创始人老子,有“华夏第一相”管仲,有春秋五霸。他们都没号称“春秋第一...

  • 因举鼎而死的君王,在位仅3年,却为秦国的统一立下汗马功劳

    提起春秋战国,那就不得不提到秦国。无论是春秋时期还是战国时期,秦国都能稳稳当当地位列几大巨头一。而在之后,更是能横...

  • 孔老夫子醉酒记

    此孔老夫子非彼孔老夫子,若君非要认为是彼老夫子,那他就是彼孔老夫子,毕竟替人思维的大脑长在你们...

  • 纵横

    纵是横的纵, 横是纵的横。 纵是流下的汗, 横是耕过的田。 岁月纵, 横出的是日子, 汗水横, 纵出的是希望。 一...

  • 子产的故事

    1拆墙篇 子产,又名公孙侨,字子产,因其辅佐郑定公,郑简公20年,又称郑子产。 春秋战国时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横看春秋纵战国(七十六)郑大夫子孔的野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qqm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