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历史的车轮滚到了孔老夫子的春秋时代,最大的问题不是礼崩乐坏,是国家的离散与动乱。重建礼制不是孔老夫子的目的,只是手段。孔老夫子只是想通过重建礼制,从而来实现上下有序的大统一社会的目标。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1)
如何重建?孔老夫子提出了为政以德的治国方略。什么是德,德就是思想道德。以德治国,简单讲就是想让社会全体民众,从上至下,都能自觉维护社会国家的上下秩序。用全体民众的思想道德,来支撑这个自觉性,支撑一个上下有序的社会。
当然,百姓百姓百条心。纵然全体民众的道德层次都足够之高,完全靠自觉,社会还是会乱了套的。怎么办?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论语》为政3)
以礼齐之,给所有思想觉悟足够高的大众一个统一的规范标准。用德来保证大众的自觉性,用礼使这个自觉性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德统一思想,礼统一行为。
在周朝,礼是跟乐连在一起,是属于思想文化意识形态领域的东西。而在孔老夫子这里,更多的与德(仁、义等)相结合,突出了礼的规范、制度的一面。
在周朝,礼乐是分封、宗法两个政治制度的文化补充(个人观点,未经考证,欢迎斧正)。而孔老夫子却把礼推向了前台,上升到了最基本的政治制度层面。
所以虽然孔老夫子言必称周,极力想要重建礼乐。但孔老夫子并不想搞复僻,并不以恢复分封、宗法两制为己任。
那这个“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具体该怎么去实施、实现呢?
原因分析:
分封与宗法两制是历史的产物。一个个小而散的原始人类族群,到夏、商、周抱团成一个大统一的社会。目的只是为了从与大自然的竞争中胜出并生存下来。为了安全与食物。
可以这么理解,保持夏、商、周三朝这个大系统稳定的,是系统外(大自然)强大的压力。外界的巨压保证了系统的稳定。
到周朝末期,铁器的使用,生产力发展,来自系统外的压力逐渐变得不再强大重要。系统内的震荡(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终于不可抑制,于是系统崩散。
孔老夫子应该是清醒地看到了问题的所在,面对新形势,就要有新对策。外界的压力没了,如何在无外界压力的状态下保持系统内部的稳定?办法只有一个:消减系统内部的震荡。
所以孔老夫子所要做的就是要消除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争执(消减内部震荡)。这是孔老夫子思想的核心根本。
链接老子:
其实老子也看到了问题的根本,虽然老子也想重建这个稳定的大系统(天下往……安平泰)。但老子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是调和不了的。
老子认为在人类摆脱了生存竞争的压力后,不再可能重建大而稳的系统了,于是合理推断出了社会将退到众多稳定的小系统的状态(小国寡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