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升米恩,斗米仇

升米恩,斗米仇

作者: 布衣暖暖 | 来源:发表于2024-01-28 23:49 被阅读0次

    ——《幻想即现实》之“受助者为什么恨你”读后感

    我们常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但却忽视了一点:人性的复杂,远超我们想象。很多时候,并不是送人玫瑰,就一定会手有余香。对一个人好,非但没有换来任何感激和回报,反却播下了嫉妒和憎恨的种子。心理学家曾奇峰的《幻想即现实》中“受助者为什么恨你”这一章节里就谈到了这一点:

    一般来说,接受帮助的人会对给予帮助的人有感激之情,事实也的确如此。但是被很多人忽略的是,伴随着感激的,应该还有一种相反的情感,那就是仇恨。

    俗话说:一碗米养恩人,一袋米养仇人。”当一个人快被饿死的时候,你给他一碗米,他会把你当作恩人。可你要给了他一袋米,他可能会想,既然你出得起一袋米,就能给我更多,你竟然不给我。于是你就成为他的仇人了。

    不由想起2023年2月24日香港名媛蔡天凤被前夫一家残忍杀害的事件。

    蔡天凤在与前夫离婚后依然帮衬前夫一家,雇佣前夫的哥哥给自己当司机,将价值千万的豪宅挂于前夫父亲名下,并让他们一家都住在里面;再婚后几年内给了前夫上千万……但是,当蔡天凤想要卖掉此豪宅,再给他们提供另一个住处的时候,前夫一家却为了获得更多的财产将她杀害。

    还有2017年发生的杭州保姆纵火案,雇主向来善待保姆,还借给她10万元。后来发现保姆偷了价值20万元手表便想解雇她。保姆怀恨在心恶意纵火,致使女主人和三个孩子葬身火场。

    为什么会这样?

    曾奇峰在《幻想即现实》写道:

    由于人际基本规则的影响,接受者自然会产生感恩的心理,由一碗米所导致的施与者和接受者的地位的反差不太大,所以伴随产生的仇恨也不会太大,这种仇恨很容易被接受者的道德感和良心压制。但是,当施与的“剂量”达到了象征性的一袋米的程度时,恩也重了,恨也重了,重到了不可以被道德、良心压制的程度,所以就变成仇人。

    有一个心理学概念叫做受助者恶意:我们通常以为当我们越是能更多的去帮助一个人,他对我们一定会越感激。但其实不然,当我们给一个人过多的帮助后。对方在感激之余在潜意识层面,会激发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恨意,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天性都会追求一种平等或者优越感,而在一个人欠下你过大的恩情之后,他内心深处的平等感并没有被满足。被自己压抑之后,就会有潜在的嫉妒和仇恨,升米恩斗米仇也是这个道理,过度的感激,内心就会有被道德压抑的仇恨。

    当我们给与别人帮助的时候,我们心情会变得愉悦,同时也会不由自主的产生道德上或者地位上的优越感。没有人发自内心的愿意接受帮助,那些被帮助的人的心态通常是觉得一旦接受了,就意味着承认自己的无能弱小和卑微。

    所以,帮助别人需要恰到好处。不要因为内心的优越感去帮助人,也不要强行去帮助别人,要尽量与受助者保持适当的距离,尤其那些自尊心很强的人,尽可能不要让对方感受到不平等的压力。

    就如同《幻想即现实》里所说的那样:

    真正的助人不仅仅是帮助别人获得度过难关的经济和物质支持,而且还应该包括让受助者不丧失尊严,不因为接受帮助而同时接受低人一等的屈辱感。

    最后还得注意助人也得有原则,绝不可毫无底线。受助者起初会感激你做出的一切,但时间久了,次数多了,可能就会认为自己获得的所有援助都是理所应当,所以民间才有“救急不救贫”的说法。

    善良有时会换来感恩,有时却会带来仇恨。真正的善良,是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为其留有尊严。那就让我们最大程度地保持睿智的善良,做个聪明的好人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升米恩,斗米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qrg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