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为南朝梁武帝时期(502-549)周兴嗣(散骑侍郎、给事中)撰作,它以儒学理论为纲、穿插诸多常识,用四字韵语写出,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令人称绝。
相传还有一段故事:原来当年梁武帝令人在王羲之书写的碑文中拓下不重复的一千个字,供皇子们学书用。但由于字字孤立,互不联属,所以他又召来周兴嗣嘱道:“卿有才思,为我韵之。” 周兴嗣只用了一个晚上就编好进呈武帝。这便是传至今日的《千字文》。周兴嗣的《千字文》精思巧构,知识丰赡,音韵谐美,令梁武帝称赞不已。
《千字文》全文共250句,每四字一句,字不重复,句句押韵,前后贯通,有条不紊地介绍了天文、自然、修身养性、人伦道德、地理、历史、农耕、祭祀、园艺、饮食起居等各个方面。语句平白如话,易诵易记,后来成了我国古代教育史上最早、最成功的启蒙教材。
《千字文》既是一部流传广泛的童蒙读物,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古代的童蒙读物中,是一篇承上启下的作品。它那优美的文笔,华丽的辞藻,使得众多童蒙读物都无法望其项背。
宋明直至清末,《千字文》与《三字经》、《百家姓》一起,构成了传统教育最基础的“三、百、千”启蒙读物。不仅汉民族用作儿童启蒙教材,一些兄弟民族也使用,甚至传到了日本等亚洲国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