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参加亲密之旅复训,依旧是希望和自己和解,疗愈原生家庭的伤。
说实话,快到三十岁了,我都没办法释怀。
有时我宁愿被打,也不要那些语言暴力,三天两头一句“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你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就这点你就受不了,我当年”……
常年来,这就是我和妈妈的对方方式,缺乏倾听和理解,我几乎不能好好和父母同处一室,养成了不报喜,更不报忧的习惯。
可是,不原谅,就让我生活过得更好了吗?
当然没有。
我大可以把低自尊、焦虑性格、逃避型人格……通通怪罪给原生家庭。我怪罪给你,你怪罪给外婆——
So what?
这能阻止原生家庭阴影的涟漪不再扩散吗?
我和伴侣争执不下的时候,常常是像机关枪一样发射子弹,自己说爽了,然后关闭沟通渠道,要求暂停,不给对方表达感受和想法的机会。
我发现我和母亲竟然如此,如此地相似。
在课堂上,MJ和大家分享了一个“礼物”:在自己做了妈妈后,从女儿身上看到了当年自己的影子,从自己身上又仿佛能找到母亲的烙印。似乎能感同身受女儿的体贴,母亲的心境。
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母子关系的发展,是个体将来与他人关系发展的基础。这一影响是决定性的。
但同时,他又强调了个体的能动性,即个体后天能够通过自身努力克服原始自卑,创造并追求卓越感。
或许,不饶恕,让我有充分的理由指责母亲,但是我也因此沉浸在痛苦的监牢里,复制着母亲的方式,延续着伤害。不逃避过去的伤,在亲密之旅的学习中,自我探索,算是我与自己和解之路迈出了第一步。我对自己说,从现在开始,我要练习原谅的正确姿势。
想起上个月看《你好,李焕英》,女主那句“我的女儿呀,我就让她健康快乐就好”我捏着嗓子不让自己哭出声来。
我在幻想,这话要是母亲对我说,该多好。
黄博士说:“不靠别人改变,就能把很多权力收回来。”我要对自己的成长负责,既然盼不来,那我可以对我日后的宝宝说“我为你骄傲”。
这两天真是值得纪念,感谢陈曦老师,浑身散发的气质,平静而淡然。共同学习的小伙伴们,一张张诚恳的表情——那是渴望自我成长的人才有的气质。我收到很多珍贵的“礼物”,已经封存好,藏在心底了。感恩。
不在童年阴影里赖床。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少不了鸡毛蒜皮的苟且,但试着去握手言和,也会有诗和远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