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我要旅行
昨天还和朋友们聊周边去哪里游玩,今天五一小长假就出来了。全网沸腾,全国沸腾,激动的心哪!要多安排一次出游才更开心,才对得起国家给的这次福利。
周笔畅说:旅行中,眼睛看到的一切比照片更加真实,尽管仍然是照片看起来更美。她也喜欢旅行,甚至在2015年,她的30岁生日还是在去北极的船上度过的,算作给自己的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
这样特别的旅行,恐怕一辈子都很难忘记,都值得向往。
我们普通人,也热爱旅行,尽管多数只能算得上旅游。抱团,人头攒动在全国各地甚至是全世界各地的热门景区内。尽管拥挤嘈杂,吃不好住不好,我们倒还是乐此不疲,热情从未消退。有可能只是因为在小学学过的一篇课文,比如巴金的《海上日出》,也可能是1元人民币背面的西湖美景,也可能只是挑山工的扁担,也可能仅仅是一个美丽的传说,把不同地方的人吸引到了同一座山,同一个湖。我踩着你的脚印,你踩着我的影子,慢慢行走在同一个向往已久的心中圣地。
在苏州看苏园里的苏绣,必须得认认真真的看每一条丝线,每一个针脚,就像看油画看画家的晕染一样。尽管并看不懂什么技法什么搭配,但心中必怀着最初的崇敬和钦佩来瞻仰。瞻仰过了,算是对初心的交代。
南方和北方的山水,应该是有很大的不同的,这是我尚未走出去时的想法。但走出去后,才发现,本应不同的地方有那么多相同点,才是真正的自然艺术。
我爬天柱山,感叹安庆这个应属于皖南的地方居然还有这样高耸的山,是真的高耸的巨石,就那样的矗立在半山腰或山顶上,像是在告诉我,这里是它们的地盘,你们这些人,都来走一走,看一看,摸一摸,再感叹一句,就当朝拜过了。
当时身后有两位头发已白的老人,约60多岁,他们说:这个地方真好,空气真好,真想买个小房子住在这里呀。大概就是导游常说的负离子浓度之高,适合养生。单位里开车的司机大叔跟我说,当年某机关的干部查出三高和各种并发症,索性提前退休,搬到老家山里去住,翻土、种菜、施肥,侍弄土地,身体越来越好。定期回城里复查,三高逐渐都没有了,变得精瘦精瘦的。又当了山里人,山里的水自然会把他养成健康的山里人。
还有更勇敢地追梦人,把旅行当作开启艺术生命的另一个开端。《月亮与六便士》里的男主(忘记名字了)从伦敦到巴黎学习画画,只因为突然间醒悟:做着一份好的工作,娶妻生子的生活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画画才是应该做的。索性在中年抛弃一切到了巴黎,任谁劝都无动于衷,在那个艺术之都穷困潦倒,吃不起饭租不起房子,就连生病了都还是朋友接到自己家里去照料。就这样,他从没想过回家,也没就此一直呆在巴黎,后来又到了一个小岛上,创作了大量的惊世之作。
歌德在发现自己也一样受困于正常的生活中,创作热情被生活压榨的“干瘪枯竭”,因此决定逃往心中的乌托邦意大利。一年零九个月,足迹遍布整个意大利,喜悦地目睹并且描述着岩石的硬度和空气的弹性。歌德在意大利完成了一生中的代表作《浮士德》的部分。
现代的年轻人是逆行的,都从小城市往大城市追梦。快节奏的现代化信息化时代,财富都集中在一线城市。但田园自然的淳朴的不加修饰的慢节奏,是每个人在节假日的梦想。所以突然就催生了《奇遇人生》、《爸爸去哪儿》、《妻子的浪漫旅行》,聪明的制作人把偶像与梦想放在一个镜头里,自然吸引了热度,对屏幕里的那个地方无限神往。
所以,无论是初心,是梦,还是梦想,我们都愿意走出去,旅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