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柯克·D. 斯特罗萨尔,接纳承诺疗法(ACT)创始人之一,抑郁管理和自杀行为方向国际知名专家,
一、抑郁症是否为一种生理疾病
大约1/5的女性、1/10的男性在一生中将罹患抑郁症(Kessler et al.,2005)。WHO公布数据显示,全世界抑郁症患者约3亿5千万。
这些数字是否表明人类的生活方式出现了问题?抑郁症真的是现代生活中的感冒吗?如果是这样的话,导致抑郁流行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抑郁症是一种生理疾病,这样的信息几乎无处不在,一直以来,这种观念深受制药业、精神病学界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的追捧。对制药业来说,把抑郁症当成疾病,通过卖药可以带来数十亿美元的销售利润。对精神病学界来说,把抑郁症当成疾病,不仅能够简化医疗程序,还能化繁为简、对症下药。
但事实上,把抑郁症作为一种生理疾病,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到科学证据的支持。这也是世界卫生组织目前并不承认抑郁症是一种生理疾病的原因。
二、抑郁症是否为体内化学物质失衡的结果
生物医学模型的另一个假设认为,抑郁症是由大脑内化学物质的失衡引发的,化学物质失衡会产生抑郁情绪、抑郁思维和抑郁行为,这被称为血清素假说。
5-羟色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多年来它一直是生物学领域研究抑郁症所关注的焦点。事实上,大多数现代抗抑郁药物的作用机制都是改变神经系统的血清素水平,或者说提高血清素再吸收的速率。Whitaker(2010)的研究搜集了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现在,抗抑郁药物问世以来,关于血清素假说的所有生物精神病学文献,最后得出结论: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抑郁症是由化学物质失衡引起的。
诚然,所有的人类行为最终都可以用生物学和化学去解释,但是目前我们尚不清楚大脑内化学物质的个体差异是否会导致抑郁,也不清楚化学失衡是否会导致个体出现与抑郁有关的情绪、思维和行为。
或许变单向的因果关系为双向的互为因果关系,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大脑化学物质与抑郁情绪、思维和行为之间的关系。例如,抑郁行为可能对大脑产生化学影响,反过来,大脑中的化学物质也可能影响抑郁行为。如果你情绪低落,那么在生物–心理–社会观点看来,情况还比较乐观,因为该观点认为,除了药物治疗之外,还有很多有效的治疗方法。
三、药物治疗是否为治疗抑郁的最好方法
生物医学观点自然而然地将服用药物视为治疗抑郁症的第一道防线,因此,美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精神药物。但问题是抗抑郁药物效果究竟如何?
最近,一篇关于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文献综述指出,在治疗轻度到中度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方面,服用药物并不比服用安慰剂(糖片)更有效,只有少量证据表明服用药物对治疗重度抑郁症患者有效(Khin et al.,2011)。该研究之所以可信,是因为它得到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赞助,该政府机构负责新药审批,并应对抗抑郁药物批复过程中出现的争议问题。但与此同时,药物治疗对重度抑郁症疗效究竟怎样,学界依然存在争议(Kirsch,2014)。
如果罹患轻度到中度抑郁,抗抑郁药物的疗效可能和服用安慰剂差不多。用统计术语来讲,响应概率为40%~50%。而且,正如我们经常跟药物服用患者说的那样,不要低估安慰剂的效果。事实上,安慰剂在医学上效果非常强大。确信所做的事情一定有所帮助,这种信念比要做的事情本身更有力量。
与此同时,其他因素也会影响抑郁症的治疗效果。单纯的药物治疗复发率很高,服药九个月到一年之后一旦停药,抑郁症复发率高达70%。并且有趣的是,许多研究也表明,在预防抑郁症复发方面,行为疗法效果更好(Paykel,2006)。这个研究发现很重要,因为抑郁症复发非常普遍。许多罹患抑郁症的人都经历过康复之后复发的情况,这种反复甚至持续一生。因此,任何降低抑郁症复发率的疗法都值得深入探索。
四、药物治疗是否见效更快
另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是何时见效。通常认为,药物治疗比心理治疗或自助计划见效更快,但是研究表明,行为和认知疗法其实比服用抗抑郁药物见效更快(Kelly,Roberts,and Ciesla,2005;Mynors-Wallis et al.,2000)。最近,行为治疗的研究表明,相当数量的病人在1~3次治疗期间就出现症状明显改善的情况(Cape et al.,2010;Lutz,Stulz,and Kock,2009)。
药物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这给我们提出了两个重要问题,如果你正在服用抗抑郁药物或者打算服用抗抑郁药物,你肯定会问:药物在抑郁症治疗过程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答案很简单:即使你从药物治疗中获益,选择心理咨询策略也是明智的,它可以帮助你预防抑郁症反复发作。
如果你正在服用抗抑郁药物,那么你可以这样想:药物有助于减轻一些抑郁症状,包括非常疲劳、精力丧失、睡眠不足、注意力不集中等,以上症状让你在生活中无法做出积极的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说,药物对一部分人是有帮助的,会缓解他们无法忍受的、无法适应的症状。
但是药物本身不能给你带来任何积极改变——只有你自己能够做到。
对于抑郁症的治疗,要区分对待,如果是重度抑郁症,吃药是必须的,但吃药后也要做心理咨询,改变心理认知和提升心理免疫力,以免复发。对于轻度、中度抑郁症,目前最有效的是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师的温暖支持和陪伴,认知重建、缓解症状、消除心理危机,家人的理解和支持非常重要,系统的连续心理咨询都会取得良好效果且不容易复发。心理咨询中,发现很多抑郁症患者咨询3、4次感觉效果不明显就放弃了,实在可惜,其实那是心理咨询关系刚刚建立,效果即将出现。从事心理咨询治疗中发现,有的抑郁症患者4、5次,有的人8、9次咨询后效果开始突显出来,而且心理咨询和治疗都有累加和滞后效应,会越来越好,一般12-16次左右基本上就能够完全走出抑郁症了。但也有的儿童青少年是因为家庭过度溺爱或者缺少家庭温暖而需要咨询治疗时间更长的。 科学的对待,充满自信和敢于面对很重要。抑郁症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无知和盲目。但如果心理咨询师和治疗师不专业,也会给患者带来二次伤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