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五十七.《以正治国》

五十七.《以正治国》

作者: 岳洋芊里 | 来源:发表于2021-08-14 15:08 被阅读0次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哉?

以此: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民多利器,国家滋昏;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

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

我无欲,而民自朴。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这个叫作三纲领。他是把历代帝王,他们了不起的地方,他们值得我们学习的总原则,把它归纳成三个。

第一,“以正治国”。正这个字,上面一个一,下面一个止,就是止于“一”,也就是老子所讲的抱一,把道紧紧地抱在一起。止于“一”就叫正,可见正代表的也就是道,以道治国。

但是他说我讲以道治国,很多人是听不懂,而且违反了老子自己的主张是道是不可言说的,所以他才没有用道这个字。

“以正治国”,其实就是以道治国,也就是道政合一。我们从轩辕黄帝开始,一直就是道政合一。

第二,“以奇用兵”。奇是出乎意料之外的,它可以用多方面的技术、多方面的方式,但是它还要合乎道。不合乎道也不叫奇,叫邪。

不要以为说,打仗的时候,就可以奸诈、阴险,耍阴谋,那不可以。老子讲正的时候,是包括奇在里面的;讲奇的时候,是包括正在里面的。

想要正,有时候要用奇的方法,才有可能正;想要奇,也不能违反正,否则就变邪道了,那不是军队,而是强盗。

所以我们读老子的书,就要站在老子的立场。“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他的意思就是说,治国有正有奇,但是以正的比例大一点儿。用兵有奇有正,但是以奇的部分多一些。 

第三,“以无事取天下”。我本来就没有要取天下的意思,我只是让万物都按着它的本性,自由去发展。

“无事”就是无为,我既没有说,我有心要取天下;我也没有说,我要发愤把天下治理成什么样子,更没有那种企图把天下留给我的儿子。

“取”可以有两个解释,一个是夺取,我把天下从人家手中抢过来。一个是治理,我被推上这个位置,那我不得不治理了。

所以“以无事取天下”,不管你采取什么形式,只要在这个位置,那就好好做。历代都是这样,大仗之后,要与民休息,然后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可见都是在变动的。

那变动是谁在决定?如果是我在决定,那就错了,我怎么可以那么霸道?这是大家的需要,是自然的趋势,我只是顺着这个自然,把它推动起来,这就叫作“以无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哉?

老子常常反问自己说,我们怎么知道这才是最好的圣王呢?

以此。

下面他就举了一些例子。

这八句话,是老子观察到的现象。他就是根据这些现象,然后才讲出圣王三纲领。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天下禁令太多,做一件事情,要重重的关卡,要办很多手续,这不是浪费成本吗?这不就增加了很多无所事事的人吗?从而使老百姓越来越贫困。

民多利器,国家滋昏。

“利器”就是知识。老百姓的知识越多,脑筋越复杂,花样越多。他就开始跟制度去对抗,开始钻法律漏洞,同时用利己来伤人。

他本来不想伤害别人,法律规定是这样的。比如说我现在开个理发店,可是我去登记的时候,我发现它有规定,在这么一个范围里面,我不能再开理发店了。那我怎么办呢?

那我就想办法破坏现有的,想尽办法让他出乱子,让他开不成。我就开了。你看以前,我们说民智未开,民智未开,其实国家很好治理,知识普及以后,很难。

七嘴八舌,什么意见都有,每个人都为了自己,不顾公家的利益,太多了。就使得整个国家越来越纷乱。

这样我们才能够了解为什么老子一直认为君王不要一味强调知识的重要性,他应该多重视德性的提高,而不是一直强调知识的可贵。我们现在整个教育几乎都偏重于知识,连老师都不肯提品德,这是人类很大的危机。

人多伎巧。

这个伎跟科技的技是一样的意思,即很会耍技巧。你为什么要耍技巧?为什么?一个杯子可以用就好了,搞成各种花样,为什么?

因为这样才能刺激大家的物欲,一刺激大家的物欲,人的心灵就空虚了。有一利,必有一弊,我们把人越推向外面的物欲,他的内心越空虚,内心空虚,正就不见了,就邪了,那就无法以正治国。

你法令越多,他越想办法动脑筋,来牟取私利,他永远跟你对立,永远跟你唱反调,永远跟你采取相反的立场,你不是就很累吗?

奇物滋起,

就是说那些邪门歪理越来越多,然后大量地生产奇形怪状的东西。大家现在看看我们的社会,过度生产,过度消费,最后就是浪费资源,有必要吗?

我们工艺发达,各种设计推陈出新,各种材质各有不同,弄得大家眼花缭乱。但是我们没有想到,后果就是诈骗的花样越来越多,越来越新奇,手法越来越真假莫辨,令人防不胜防,都从这里推过来的。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于是我们就加强取缔,增加法令,但是,法令永远只能治标,无法治本。

要治本很简单,只有加强儒家伦理,只有倡导道家少思寡欲,否则法律是不管用的。你能禁止大家不能买超过三双鞋子吗?

法令越严苛,盗贼反而越多,你判一个人死刑,相同的十几个又出来了。比如吸毒的人,越抓好像吸毒的人越多。本来没有多少人在生产毒品,我们抓得越紧,他们就越逃,结果搞得到处都是,这些都是很实在的现象。

老子当年就说“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彰”就是彰显,“滋”就是多。多如牛毛的法令,连执法人都记不住,可是盗贼却越来越多,而且花样出新。

故圣人云,

你看老子没有说,我说什么,他没有,他说圣人说了这些话,大家听听看。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就这么简单。

我不自以为是,我的意志力没有那么强,我只是顺着时代的需要去推行政务,我以百姓心为心。

我们已经讲过了,这不是顺应民意,不要讲得那么好听,那是做不到的。你用你的德性,人家感觉你做的是对的,这就叫无为。而百姓就会自然顺着个性去发展。

我们一直说中国人他自己脑筋很清醒。尤其我们有一句话,都在我们的血液里面,叫作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句话不要把它解释坏了。说我投机取巧,假装顺应,然后从中取利。那不对,那不叫豪杰。

识时务者为俊杰,就是说我这个时候,再不按着现在的状况来适应的话,只会自讨苦吃。所以我要赶快自我调整,这就叫自化。

老百姓自动地去调整自己,就好像上面没有在做什么一样。

“我好静,而民自正”,我不燥动,按部就班,循序渐进,一步一步来,给老百姓以时间,让他从歪邪处自我导正。

民正了,民风自然纯正,这只要一两个人就够了。

“我无事,而民自富”,我不制造事端,不给老百姓添麻烦,老百姓自然会想办法去谋生,去改善生活。

我们历朝历代,只要给老百姓时间,他们很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家传有什么功夫,也很快会施展出来,生活就改善了。

“我无欲,而民自朴”,只要我自己朴素,不穿名牌,不常摆阔,不奢侈,老百姓自然就朴素了。

我们读了这章以后,我们深深感觉到,老子所讲的并不是理想而已,它是的的确确可以做到的!

--曾仕强讲道德经

相关文章

  • 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2015-1-16 06:18 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原文] 以正①治国,以奇②用兵,以无事取天下③。吾何以知其然哉...

  • 至简诗抄454〔赵孟頫·道德经·五十七〕

    第五十七章 [原文] 以正①治国,以奇②用兵,以无事取天下③。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④:天下多忌讳⑤,而民弥贫;人⑥...

  • 王弼注道德经述成·德经·第五十七章

    德经·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王弼:以道治国则国平,以正治国则奇兵起也。以无事,则能取天下...

  • 道德经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以正治国,以奇[1]用兵,以无事取天下[2]。 吾何以知其然哉? 以此[3]: 天...

  • 跟《道德经》学生活(57)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原文: 以正治国,以奇[1]用兵,以无事取天下[2]。 吾何以知其然哉? 以此[3...

  • 五十七.《以正治国》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哉? 以此: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民多利器,国家滋昏; 人多伎...

  • 道德经(57)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哉? 以此: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 道德经57以正治国

    《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 道德经学用 【原文】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

  • 学习《道德经》57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jì)讳(huì),而民弥...

  • 品读《道德经第57章以正治国》

    品读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 【原文】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jì)讳(h...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五十七.《以正治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qygv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