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育儿图书原创推荐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肯说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肯说

作者: 纳语 | 来源:发表于2018-03-19 22:28 被阅读0次

“你所学的技巧,都是在教你如何对别人表示尊重。”

这句话出现在这本书的不经意之处,正与我的读后感悟相合。

如今许多的年轻父母,对很多育儿理论貌似了解不少,但具体施行起来却不尽如人意,或效果不明显或孩子不买账,一段时间后还是难免回到“吼”的老路上去。这种现象的原因众多,其中之一是父母们缺少具体而微的方法和技巧,无法做到对理论的因地制宜举一反三。本书就父母接纳孩子的情绪、使孩子合作、代替对孩子的惩罚、鼓励孩子自立、赞赏孩子、不给孩子扣帽子等6个方面给出了很具体的方法。每一章节都通过反面案例问答及思考、角色扮演练习、彩色页面的提醒文字、漫画版解读、大量的实践案例、作业、常见问题、注意事项等多种方式传授了很多的方法和技巧,同时在其中穿插很多观点。读起来需要不断思考却易于理解,案例贴近生活,父母们的实际运用和不断演化的案例也让读者想要马上试一试。

第一章讲的是孩子的情绪,标题却不是人们惯常说的接纳孩子的情绪,而是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文中的一句话“孩子并不需要我们认同他们的感受,而是需要我们回应和了解他们的感受”把学着接纳孩子的情绪却收效甚微茫然无措的我瞬间点醒。原来我一直困在“想要接纳其实是逼着自己认同而又无法做到认同”的困局中。不仅如此,作者还给出了如何回应和了解孩子感受的方法,除了我们熟知的专心倾听、描述孩子的感受之外,“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简直是神来之笔。用低龄孩子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富有创意地接纳了孩子的感受,想不管用都难。通读全书之后回头来看,其实“安静专心地倾听”乃至弯下腰来“发自内心地体会孩子的感受”而不作出否定的反应对于生存压力大、时间紧缺、充满焦虑的中国父母来讲,其实并没有那么容易做到,也许我们首先最应该做的是信任自己的孩子吧。

我在孩子4岁开始,跟她的冲突明显比之前多了很多,原因在于她有了自己的想法,常常不遵守某些规则和家长的要求。本书的第二章即是关于如何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方法有描述那些必须孩子自己去做,他人无法替代的待做事项,不带评价地给出后果或待做事项的提示,用简单的词汇表达,说出家长的感受等等。最棒的是写便条这个方法,不管对于青春期的孩子还是刚学识字的孩子都很有用。然而在使用这些方法之前,作者提醒我们特别要注意问问自己:“我的要求是不是适合孩子的年龄和能力?”“孩子认为我的要求合理吗?”“能否让孩子选择什么时候去做,而不是'马上'?”“能否让孩子选择怎么去做?”“是不是可以改善一下客观环境?”“是不是我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只知道让他干这干那的?是不是也应该单纯享受一下和他在一起的时光?”这些问题是不是很棒,对于充满焦虑的年轻妈妈们是不是很有必要?其实每每发生冲突后我在无比后悔的反省中就常常提醒自己孩子的实际年龄,这个方法很有效。

本书给我最多启发的是第三章代替惩罚的方法。作者提出了解决问题的5个步骤,基本流程是首先双方说出各自的感受和需求,然后一起讨论,不带评价地把各自提出的解决方法写下来(敲黑板,是写下来哦。),并进行讨论,从中挑出那些双方都接受的建议并付诸行动。如此,避免孩子把注意力都用来抵抗父母的责备,帮助他们学会解决问题,因此责任感和不困于情绪迅速转向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以培养起来。事实上这已经不仅仅是在讲如何对待孩子犯错这件事了,成人之间的理性沟通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鼓励孩子自立这一章中,作者给出了很多具体情况下的应对方法,非常细致,比如在尊重孩子的努力这个前提下,如何通过语言既提醒了孩子又不至于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给我帮助最大的是作者给出了几种建议,如何巧妙地对孩子说“不”,非常有启发。相信这一章节对于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的家长会很有帮助。比如作者提到,“在忽略孩子的问题和立即给建议之间,还可以做很多”:可以帮助她整理纷乱的思路,把问题重新叙述一下,提供外部可利用的资源。再比如“应该让孩子了解父母的价值观,即使她现在不采用他们的建议,也还是知道有些事情是需要考虑进去的 。”对于孩子在14岁以上,不能强制要求孩子而只能提出自己看法的父母,会是很好的跟孩子建立良好关系的好方法。

如何赞赏孩子一章中,“把孩子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对于低龄的正在认知阶段的孩子来说是很有效的方法。作者还更近一步,讨论了怎么赞赏一个孩子做了他本来就应该做到的事情:“描述你对他行为的感受总不会出错的”,父母的身教重于言传:“父母要接受自己的失误,不要经常自责,要以解决问题为重点。 ”,以及“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不去责骂孩子,而是提醒他们以前值得赞赏的行为 ”等等。

最有挑战性的莫过于如何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这一命题了。如何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这个问题本身就很有启发。这一章指导父母,当孩子在他人眼中甚至自己心中已经有一些固有的角色形象时,如何帮助孩子从这些角色设定下走出来。父母如何寻找机会、创造机会让孩子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家长如何以身作则、如何巧妙地给出孩子正面评价以强化他的新的角色认定,以及当孩子又按照原来的方式行事时父母如何表达自己的感觉和期望。这是我未曾在其他育儿书中看到的观点。虽说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而这本早在1980年就出版的育儿经典流传至今,且不断给新的年轻父母以指导,可见这些诸多的方法和建议着实有效。

每一章中,作者还给了很多更加具体的方法,比如“父母不要重复孩子对于他们自己的负面评价”,父母对孩子的情绪要有匹配的反应,“对一些敏感的孩子,最好直接表达你对他的期望”等等,无法赘述。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适合经常翻阅常温常新的床头书。有心的父母如有必要,还可常常记录下一些现实场景,一点点做分析,然后“记下在实际情况中真正使用技巧时,想说的话 ”。假以时日,必有成效。

再科学的理论,再有用的技巧,如果不实践,终究只是纸上谈兵。若要发挥这本书最大的价值,该是要在面对问题的当下,控制情绪,回归理性,厘清事件,不断地将技巧加以练习,经过多次的进步或者反复,才有可能真正做好跟孩子的沟通。这个过程并不容易,只有真正爱孩子,在意亲子关系,并且有决心又自律的父母才能真正做到。在繁琐艰难的世俗日子里日日修炼自我,这正是孩子带给父母无比珍贵的修行机会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肯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qym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