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日历标注,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看到朋友圈里都是关于读书的感慨,触动了我的思绪,世界性确定的日子,一定有目的和意义的,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和推广普及。
读书是每个上过小学的人都经历过的事情,除了学习教科书,老师还列出了长长的书单,要大家课后或是假期去阅读。虽然大家看的是相同的书籍,由于每个人从书中文字和句子组成的虚拟场景中发生的故事产生不同的想象,不同的感受,形成了各自的思考和成长。
图书是伴随我们成长,是伴随我们一生的好朋友。一生的每个阶段都有适合阅读的书籍,儿童时代的画本图书,少年的漫画和童话故事书,青年的励志、英雄模范、名人自传以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书籍,丰富知识的同时,帮助年轻人树立端正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读书能使艰辛创业中的成年人坚定信念,化解迷茫,走出事业低谷,不骄不躁。每个成年人,都能说出自己看过的、印象深刻的、给自己启发的几本书名吧。
过去,人们以读纸质书为主,或是每天固定时间,听收音机里的长篇小说连播,那个时候,民众都是阅读图书、杂志和报刊,或是订阅、购买或去图书馆借阅。那时,读书是一件习以为常的事情,没有必要世界性倡导“读书日”。
当世界进入1970年代,随着电视机普及,产生了着迷看电视的一代人。到了1990年代,互联网民用化,诞生了网络居民,人们热衷从电视和互联网上获得视觉感受。读纸质书的人越来越少,而且在当时,影像和网络对图书版权冲击很大。
因此,199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8次大会上,确定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或“世界图书日”(World Book Day),全称是“世界图书与版权日”(World Book and Copyright Day)。这一天是世界著名大作家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的忌日。
确定“世界图书与版权日”,目的是让各国政府与公众更加重视图书这一传播知识、表达观念和交流信息的形式,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保护知识产权。
二十七年后的今天,保护知识产权已得到广泛重视和落实,但纸媒图书则仍有日渐萎缩的危机。除了纸质图书、期刊和报纸,有广播,电视,电影,音像制品;有网络多媒体,全媒体,自媒体,移动媒体;以及听书、读书的网站和app,网页视频,音频,博客,微博,公众号等等。
大众读书行为改变成阅读,书本变成DVD碟、移动盘、手机app和云空间。纸质图书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网络世界里铺天盖地的电子书和网络小说。
人人可以写作,人人随时阅读成了趋势。只有畅销书和有某种意义的书才印刷出版,收入馆藏或家庭书柜。现在的书本将如同过去的手稿一般,仅留存签名和代表作。
技术创新使阅读方式发展势不可挡,随着平板电脑出现和普及,让一个2010年后出生的孩子过着无需“书本”的生活,也丝毫不影响他们汲取知识,健康成长,获得充实的有意义的人生。
“世界图书日”成了国家和大众保护图书能永久流存,怀念手捧书籍,在光明中读书遐想的时刻,唤醒新生代年轻人买书读书的行为。这正是对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的深层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