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考研那些事
一个中年人的考研历程
毕业13年,备考5个月,我如何坚持走进考研的考场
目录
一、序言篇:本文初心和使命
二、准备篇:心态调整和择校
三、复习篇:学习心法和技法
四、行动篇:备考的故事叙述
五、考试篇:考试经历和感受
六、认知篇:收获的认知总结
四、行动篇
这一节主要描述了高数和专业课进入最后真题练习阶段,恰逢工作繁忙时段的紧张场景,做题,总结,回顾,还要认真工作。学习上更重要的是此阶段要建立知识关联,这个方式是知识强化深化的秘密武器。
11月13日,开始了高数真题练习阶段。具体思路是,先做一套真题,做题目的不是题海战,而是强化领会每道题目出题人想要考察什么知识点,然后通过完成这道题,再次回顾相关的知识点、解题思路、方法、以及技巧。待整套试卷做完后,再回过头,梳理下本套试卷一共考察了哪些知识点,然后再翻阅二阶段的总结笔记,加强记忆,然后再翻阅一阶段的学习笔记,把相关知识点的概念再复习一遍,把对应的例题再选择性的做一遍。按照如此流程下来,才算完成了一套真题试卷的练习。
在此强化练习过程中,还在第二阶段总结的笔记基础上,对各章节的知识点建立知识词典,方便脑海中快速反映出对应的知识体系。比如总结了求极限的方法词典,有直接代入法、等价代换法、洛必达法、换底公式法。一看到题目考察求极限,脑海中立即从方法词典里调出上述四个方法名称,而每个名称对应的具体方法步骤,二阶段笔记已经有完整总结,想参阅相应的例题详解,一阶段笔记已经有了详细记录。然后尝试轮询查阅上述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解题。
再比如总结了求定积分的方法词典,有定积分定义法、对称区间时积分函数奇偶性、分部积分法、三角函数的华理士定理、区间再现法。一看到题目考察求定积分,脑海中立即轮询上述方法词典,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解题。过不数月以后,当我拿到数学考卷时,由于对求定积分的方法词典记忆不深刻,错过了一道填空题的解答,直到考试剩余3分钟时,才想起来应该用区间再现法,但时间已经不允许了。
通过这个阶段的练习,一是可以反复强化理解,二是可以通过知识词典的形式加强记忆,三是通过知识词典构建了有效的知识调用系统,四是可以强化对不同知识点的关联,五是通过多套真题试卷的练习可以感知出考研试卷的考试重点难点。
该阶段的实践,让我对做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做题并不是为了取得数量上的压制,也就是所谓的题海战术,做题的真正目的是反复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强化对不同知识点内在联系的掌握,也就是所谓的融会贯通,建立高效的知识调用系统,看到题目后可以快速精准的调出对应的知识点,通过该知识点调出相应的解题方法、步骤、技巧。
真正的知识点也就那些,学习的过程就是理解、记忆、并且可以灵活调用,再掌握一定技巧,达到这种程度应该说已经对知识的掌到达了上等水平。到了这种程度,基本上看到题目后,可以很快的识别出它考察的知识点是什么,然后有序的调用对应的知识点组成小分队来歼灭这个难题。这可能才是学习的本质方法吧。那些学霸们赞同吗。
11月13日到12月19日,按照2021年、2020年、2019年、2018年的真题顺序,我一共做了4套数学真题试卷。考前最后一周,做了一套2017年的真题。
专业课的真题练习方法,与高数基本相同。专业课虽然章节之间的知识也有关联,但是相比高数来说,关联度小一些。前面几个章节是通用性的方法,为后面章节提供基本的分析工具,后面几个章节的知识概念相对独立一些,所以只需要把大量精力用在每个章节的方法、步骤的强化就可以。专业课知识词典的内容,主要是解题步骤。比如看到用时域法求解,就想到第一步干啥、第二步干啥、第三步干啥、最后干啥。毕竟考试拿步骤分也很关键。
11月14日到12月19日,从2021年真题开始,也按照倒序做历年真题练习。一共做了6套专业课真题。考前最后一周,选择了其中3套,把所有题目的解题方法又快速练习了一遍。
最后一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因为工作的临时变化,导致学习计划在时空上跟着变化。我不得不再花一些笔墨予以描述。
就在最后一个阶段全面铺开时,接到上级通知,11月24日要回母公司参加为期20来天的项目投标。该项目对公司至关重要,而且时间非常紧迫,需要取消周末,投入全身精力,全力以赴。
我知道考验我协调工作学习、时间管理能力的时候到了。既要保证负责的项目投标保质保量,还要保证在所剩无几的备考时间内有效提升各科综合能力。此时已经没有后退可言,更没有放弃之说。必须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工作时间大幅增加,尤其是工作需要晚上加班加点,占用了很多晚上时间,基本上晚上10点才能结束工作。回母公司工作的第二天,我就调整了复习时间。早上6点半到7点之间起床,吃完饭复习,8点半去办公地点开始工作。中午12点半到1点半,偶尔午休,大多数也来复习。晚上10点到11点半复习,当然也偶有晚上早回宿舍的时候。
总之除了晚上12点到早上7点左右的睡眠时间外,工作吃饭之外,都拿来复习,运动健身基本也取消。从11月24日到12月14日,每天都踩着急行军的节奏度过。还好最终实现了两手都抓都硬的效果,两手都达到了预期目标。我也是在这个时间段,意识到了专业课考试题目源于教材,但难于教材的情况,可工作分心过大,没有过多思考,没有及时进行探讨和调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