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子,中国“双一流”大学公布。“双一流”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的简称。这篇文章旨在讨论中国高等教育和西方主流国家高等教育的差距。本文将从数据分析和个人感想两个方面分别讨论。
中国的高等教育和西方主流国家高等教育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中国高校在世界大学排名的名次没有想象中那么差,世界前100强名校中国占据6位,分别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时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中国地域辽阔,中国经济发达,中国历史悠久,但是却和地域狭小的香港(5所)、经济萧条的日本(5所)、历史短暂的澳大利亚(7所)平分秋色,更不要说美国和英国两个世界教育大国了。经过对世界大学专业排名的数据统计与分析,中国高校在工科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很多大学的工科专业都名列前茅,比如同济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中南大学的冶金专业,天津大学的化工专业,但是对于热门工科专业,比如计算机科学,中国高校的表现还是差强人意的;除了工程科学,中国高校在理科、生命科学、社会科学(金融)、哲学等其他学科的表现还是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的。所以,中国作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国,如此配套的高等教育怕是有些不尽如人意。
以上的讨论是基于数据的分析,下面将结合笔者自己在大学的所见所感进行讨论。中国的大学缺少求知的活力,多了一些追求功名的活力:学生上课很少认真听课,包括我自己,我个人认为中国的教材缺少条理,换句话说就是编者想起来什么就写什么,内容很乱,很多问题甚至老师自己都没有弄明白;老师上课只是照本宣科,不会考虑学生有没有听,老师只是负自己课程范围内的责任,其他的不会多教,等到出了问题的时候还会冷嘲热讽;每个学生的打算不一样,上学期间每个人为自己的事情忙碌,打算出国的朋友就会准备英语,打算考研的朋友就会看考研资料,找到工作、能够保研或者毕不了业的有些朋友过着神仙一般的生活,绝大多数朋友平时也不会管学到了什么知识,更不会对问题深究;老师也是各自忙碌,老师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想继续做出成果,自然也不会管学生学到什么了,更可笑的是,少数老师的研究方向看上去就算研究出来了也没什么意义,为了发表更多的论文不惜牺牲自己的时间和带的研究生的时间,真的可笑也可悲。西方的大学缺少稳定安逸的生活条件,多了一些共同探究的机会:学校不会给你提供准备好的住宿和餐饮,一切都要自己准备,学生读大学不只是念书学知识的,更是生活的,生活既包括一日三餐柴米油盐的枯燥,也包括周末各种浪各种起飞的快乐;老师或者说学校工作人员会在你遇到困难求助的时候帮你尽心尽力处理问题,处理的结果有时候是理想的,有时候是不理想的,但是态度永远是很好的,我个人觉得态度是相当重要的,甚至比结果还重要,因为结果我从这边试不行我可以试试那边,问题总是可以解决的;学生上课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说错了不会受到国内一样的嘲讽,最惨的结果就是老师一带而过,学生上课很少有不听课的时候,就是因为良好的师生互动;老师的教学思路也是引导讨论式,对于一个话题讨论的顺序基本上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教材很有条理,老师上课看着教材布置小讨论也很容易,这一点在当时备考语言的时候就体会到了,一场四五个小时的考试就能编出来四五百页的书,虽然都是英文的,但是大标题就能知道是做什么,条理非常清晰,有时候我宁可看英文教材也不愿意看中文教材。总结一下,中国的高等教育方式可能不是个好主意,中国的社会氛围可能不容易专心搞学术研究,由此导致学生和老师出现的一些怪现象,恐怕不是几十年就能改变的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