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打卡麦积山

作者: 牆外行人 | 来源:发表于2024-01-08 02:57 被阅读0次

声明:此文(及图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五百公里行程,半天时间到达天水,入住麦积区某酒店。

曾在天水当过兵,连队就在秦城区的山梁上。当初在市区朝山上望去,一眼就能看到青砖红瓦、国旗飘飘的营区。如今,高楼大厦、纵横道路已将山丘沟壑覆盖一遍,我驾车绕着市区城边转了一个多小时,老连队毫无踪影。

当时,去过一次麦积山。绿绿葱葱的山路,没什么人,很安静。景区一位僧人管理员介绍了石窟情况,给我们留下了很好印象。前几年,走敦煌、嘉峪关一线,再次来到天水。由于不是自驾,去指定车站咨询去石窟车次,往返时间不顺,只好作罢。

今次去麦积山石窟,路况好,住处与景点也近,一大早就顺利抵达景区。这里眼下变得像个公园,游客很多,熙熙攘攘的。过去那座寺院也空了,里面有家咖啡店。

麦积山寺,最早叫石岩寺,唐朝叫灵安寺,北宋时叫瑞应寺。之后有过几次改名,后来还是称瑞应寺。

麦积山像个麦草垛,自古以来很有名气,无论佛家还是兵家,都有盛事记载。这山不是很高,一百三四十米,人们在半山腰上开凿建窟,现存石龛一百九十多处。从姚秦时期开凿的,北魏时期的占一半数量。

麦积山石质,属于第三纪红砂岩,强度低,结构松散。因此,石窟雕像除外运石料外,主要还是采用泥塑造像。泥塑造像恰好绕开了石雕呆板粗糙等缺点,所以,麦积山石窟佛像漂亮,很好地体现了工匠水平及艺术风格。

佛教兴盛,开窟凿像,蔚然成风。《魏书.释老志》上说:“魏有天下,至于禅让,佛经流通,大集中国,凡有四百一十五部,合一千九百一十九卷。正光已后,天下多虞,王役尤甚,于是所在编民,相与入道,假慕沙门,实避调役,猥滥之极,自中国之有佛法,未之有也。略而计之,僧尼大众二百万矣,其寺三万有余。”就是说,当时要算上在家居士,数量远远超过二百万人。

何止是麦积山石窟,还有敦煌石窟、云冈石窟、云龙石窟等那时也都在建造扩展。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是个狠人。他结束了十六国割据,完成了统一北方大业。一是推进汉化,二是大举灭佛。佛教兴盛有所降温,直到他儿子接班。

通过魏晋南北朝,石窟佛像艺术不断变化。在佛教传入初期,佛像艺术展现了西域风格甚至照搬印度造像,随着不断汉化,改造融合,佛像艺术渐渐符合我们传统文化习俗和欣赏习惯,尤其到了北魏中晚期,各类佛教造像已经民族化。形象也变得淳朴自然,和蔼可亲。从石窟塑像上可以明显看出面相、衣着、表情等变化。

参观麦积山石窟,就是通过实物了解佛教入汉以来,其与社会文化、艺术、政治及民俗千百年来的变化及发展历程,感悟我们历史以来的文明进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天水,打卡麦积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ren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