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题:阐述一下“一入一切,一切即一”具体的内涵。
回答:“一入一切,一切即一”这是华严经的说法,大宝积经也有这种说法,当然很多经典都有讲,其中影响最大是华严经,后来杜顺和尚(历史上相传是文殊菩萨化身)特别倡导这种理论,因为他多讲解华严经,后来的人把他以及他的弟子们称为华严宗,我们今天讲这句话,平常多不大理解,用唯识来解释就会好理解一点,也就是说任何事情都离不开条件,比如你要吃饭,简单说需要火,需要大米,需要水,需要碗,筷子等等缘,这是直接的,还有间接的,火从那里来的?从煤气公司,大米农民种植的,水是自来水公司的....乃至煤气还有石油队的勘探,管道工人的架设............乃至很多很多的缘,在佛法上可以把任一一个事物所需要的缘归纳为四种,就是因缘,所缘缘,等无间缘和增上缘,因缘就是如来藏中某事物产生的种子,产生了叫做现行,比如某个人过去有善业,善业成为种子(潜在的功能)埋藏在第八识中,后来现行了发财了,这个种子叫做因,叫做因缘。那么发财了,就买了路虎,买了兰博基尼等豪车,买了别墅,享受生活,他所享受的豪车别墅是他的眼耳鼻舌意来享受,来领受,来欣赏的,叫做所缘缘,他享受这些主要是他的眼耳鼻舌意来享受(如来藏无觉无观,痴呆一样的,当然享受不了,意根蒙昧得很,意根本质就好像个高度近视而没有带眼镜的,也享受不了,不过也需要等无间缘),眼耳鼻舌身意诸识,产生都是刹那生灭的,前刹那灭后刹那才能够生起,前刹那灭去的同类识做后刹那生起的同类识的等无间缘,前面不灭,后面没法生嘛,故是等无间,中间看起来没有间隔的意思。
还有增上缘,华严经特别明的是增上缘,比如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佛性,可是没有佛陀作我们的增上缘,他不来示现八相成道,我们肯定学不了佛的,乃至太虚大师,平实导师都是我们的增上缘,乃至说一碗饭,农民,工人,学生都可以作我们的增上缘,没有地球我们也吃不了这碗饭,那么太阳,太阳系,月球是不是增上缘?是的啊,没有银河系怎么会有太阳系?那么银河系是不是我们的增上缘?这样推而广之,一入一切,一件事情背后都有无穷无尽的关系,所以一切即一。只是说凡夫众生,愚痴深重,分割为你的,我的,我们的,国家的,社会的,实际上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本不可分。
这里一般学佛的不是太明白一点,如来藏种子为因,讲唯识从这个叫做叫做因缘,因其实也是缘,也是条件,只是我们把这许许多多的缘,其中最主要的叫做因而已,什么最主要?很显然是如来藏中的种子最重要,所以叫做因,和其他的缘有所区别,但是实际也可以归纳为缘,所以缘是无穷无尽的,只是可以区别为四种,所谓因缘,所缘缘,等无间缘,增上缘。说四缘其实就讲了无穷无尽了,只是说含义有深广的不同。如果从第八识的角度去讲,第八识种子现行为缘,未现行为因,这样合起来叫做因缘,他心现行为自心因作缘,亦是四缘所摄。
第二题:为什么说印度不适合大乘佛法,而中国适合,中国适合为什么在实际上又往往会夹杂一些神仙,道教呢?
回答:印度这个国家从宗教来说,种姓制度根深蒂固,从国家来说,大多数时间是属于分裂状态,在历史上,印度多数时间不是同一的国家,除去先前的阿育王时期和之后的伊斯兰的阿克巴统治时候(后来印度统一也是因为英国人殖民的方便),几乎就没有统一过,根本原因是因为个人强调自我的利益,而对于公众的利益,国家的利益没有过多的强调,也就是说没有所谓中国这种千秋家国梦的情怀,之所以产生这种国民性的差距是因为印度和中国的地域,气候各方面原因造成的,在印度来说,极少有所谓的大面积的长时间的天灾,他们那边但凡你有一块地,一年普遍可以收割三次稻谷,而且土地肥沃,我们这边大多数地区也就一季,遇到天灾基本上这一家老小在过去就只有逃荒,也就是去乞讨。
这样的情况下,在印度一个有土地的家庭,完全不需要过多的依赖别人,他一年产量又高,又收割三次,一家老小怎么都吃得饱,维持基本的开销没有任何问题的(近现代唯一一次大的饥荒在印度是因为英国殖民者的过度剥削),而中国古来就不行,天灾又多,战乱频繁,土地基本上产量也不高,没有办法,只有依靠群体的力量,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所以在中国就产生儒教,墨家乃至后来的思想家,教育家如王阳明等,反复强调家国情怀。所以中国在这样的前提下比较适合推行大乘佛法,大乘佛法的基础就是说慈悲为本,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而印度就不行,比较适合小乘佛法。
因为小乘讲自利嘛,我解脱了,至于你解脱得了不,关我什么事呢?对吧,也正因为印度主要宣传的小乘,大多数人侧重在小乘,学大乘的少,禅宗印度二十五祖,都是单传,一个原因是因为大背景下,没法广传(世尊在世,佛俱威神,当然不存在这个问题)!后来又婆罗门教复兴,导致渗透佛教,小乘无力抵挡,一败涂地而退出印度。只是说中国弘扬大乘比较适合,往往夹杂神道,这又是什么原因呢?也是因为国民性导致的,中国这种大国家,大历史观,大格局下,就不太注重细节,强调整体的利益,就往往会忽视掉个体的利益,所以在中国往往说牺牲某小部分人的利益来如何如何,既然这样,那么对于这个大乘佛法,具体讲什么,细节如何,大多数人是不在意的,反正我学了就行,于是就导致说,实际上学的是伪佛法,相似佛法,是夹杂了神道的东西在里面的。
第三题:讲解一下什么叫做佛教的应机应理?
回答:这里的机主要是说的时机和根机,时机比如说现在的社会发展就是如此的,我们讲飞碟好不好?不好,没有任何意义,纵使未来社会发展到能够制造飞碟,现在讲也没有什么意义的,因为现在制造不出来,没有材料没有理论发展到那个地步,大家纯粹就是互相吹吹牛。很多无知的人,喜欢说,你们说佛陀很厉害,佛陀预见不了未来有飞机大炮啊,怎么厉害了呢?实际上在佛陀的年代,讲这些没有意义,完全就是戏论,对于听众能够不能够解脱,能够不能够证果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当时没有,没法譬喻说明,没法比较说明,即便佛陀说出来制造飞机的方法,材料从那里来?所以时机主要是说的当时的时机,当然为了以后佛教的住持,佛教的流传,佛陀也会讲未来佛教会遇到的问题,比如在楞严经等就预见未来会有搞男女双修的(就是藏传密宗嘛)
所以现代佛教的住持,流传主要是符合现在的时代,其中包括现在的语言,也就是佛教的通俗化,现代化,并不是说佛法的改变,是我们在宣传佛法的过程中,要用现代的语言,现代的譬喻来宣说深奥的佛法,这样才叫应时机,应时机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应理,所谓佛理,佛理的核心就是以如来藏为本,如来藏是一切众生的理体故,所谓佛言心为宗,就是这个意思,前面已经讲过很多,就不再繁述
第四题:为什么说现在社会不太推崇顿教,而应该推崇渐教?
回答:这道题的核心首先要搞清楚我们是在什么世界,是在什么时代?我们是在娑婆世界,娑婆的意思就是堪忍,也就是说众生生活在这里勉强可以忍受,勉强活得下去的意思,实事求是来讲,也的确如此,寿命短暂,也就几十年,各种资源缺少,就如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去不到百年,应该算是一个相对全世界的和平时期,还是有局部的战乱和饥荒,坦率的说,这不是个好地方!其次现在是末法时代,五浊恶世,烦恼浊,命浊,劫浊,众生浊,见浊,烦恼浊就是说贪嗔痴特别重,见浊就是邪见特别多,比如唯物论,进化论,喇嘛教的“即身成佛”.....劫浊就是灾难特别多,08年不是才512大地震嘛,众生浊就是种种非法的事情特别多,不孝顺父母,打架斗殴,淫乱,比如前几天湖南的那个未成年少女被侵犯事件,命浊,寿命短少,就上海来说,平均寿命72.5岁,各种癌症,各种疑难杂症多得不得了。
业不重不生娑婆,这里的众生其中大多数来讲都是具有深重物欲的,而又我慢恭高的,重物欲必定我慢,因为物欲的满足是慢心的凭借,比如他有兰博基尼开,他瞧不起其他人,兰博基尼就是他慢心的凭借,乃至地域歧视,都是依物而有,而深重物欲的必定我慢深重,我慢深重的必定有深重物欲,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也就是说现在社会很多人我慢深重,提倡顿教,也就是禅宗的顿悟,很多人会认为自己已经开悟,我有钱,就算没钱,我也是天之骄子,我出生的时候红光满室,我肯定悟了,就导致大妄语,而且没有任何实际的对治贪嗔痴的意义,所以在现代应该多讲五十二个阶次,实打实的每一个阶次需要证什么,所学的内涵是什么,要达到如何的理解程度,实证程度,要这样循序渐进的讲清楚,说明白,就好像工笔画一样的,一丝不苟的来。
第五题: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在当时的印度不先讲大乘,而要从大乘中抽出小乘先讲?难道单单就是因为这个世界众生根器的问题?
回答:对的,主要是原因前面也说了是因为在娑婆世界,众生根器低劣,所以只有从整体的完整的一乘的佛法中分析出来一部分能够当生,一辈子,几十年能够实证的内容先讲,那么必定是关于如何解脱的,解脱道的内涵就是在大家能够现观的蕴处界上面着力的,你衣食住行是无常,是苦,是空,是无我,但凡用点心,只要学的的确是正法,实在找不到善知识,你就只读佛经,特别是四部阿含等(兼读楞严经,楞迦经,大法鼓经等,这样是为了成立无余涅槃本际不灭的决定认识),按这样子做反复的琢磨,其实证个初果须陀洹也不难的,难只是难在你要攀缘,听说这个好那个好,就意乱情迷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