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键情节透露
很早以前(其实也就是三十过后)我就有这样一个念头:对我们的人生来说,四十岁大概是一条具有相当重要意义的分界线。这倒不是有什么实实在在的根据,也并非事先预测到了迎来四十岁具体是怎么一回事。但我还是这样认为,认为四十岁是一个大转折点,它将带走什么,又留下什么。在这种精神转换完成之后,愿意也罢不愿意也罢,都已无退路可言,不可能因为尝试后不够满意而重新回到原来状态。一如齿轮,有进无退。我隐约有这样的感觉。
所谓精神转换,想必就是如此情形。也许越过四十这道分水岭即年龄上了一个档次之后,过去不能做到的事变得能够做到了。不用说,这是好事,可喜可贺。但同时我又这样想:作为新收获的交换条件,说不定以前以为可以轻易做到的事会变得无能为力。
——村上春树《远方的鼓声》
村上春树是日本著名作家,代表作有《挪威的森林》、《舞!舞!舞!》、《海边的卡夫卡》,但是我都没有读过。我读的第一本,目前也是唯一一本他的书,就是《远方的鼓声》。
人们在追星的时候常常会有粉丝这样说,多多关注这个人的作品,不要关注私生活。首先,我不是狗仔或者狂热粉丝,其次,当你喜欢上某一部作品,难道不会好奇是怎样一个人把生命力注入了这部作品?怎样的生活经历与天赋使得他有如此成就?我为何会对他的作品产生共鸣?幸运的是,村上春树愿意写这样一本随笔,记录自己在欧洲旅居三年期间的经历与心理活动。我通过这本游记随笔了解了村上春树的一些方面,从而喜欢上他,并决定去读他的其他作品。
村上春树在开篇对四十岁这个年纪发表了议论,这些看法随着他真正到四十岁的那天,还会有变化,在书的结尾他也把这些新的看法记录了下来。我所感慨的是,他选择了四十岁这个节点。
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仿佛到了三十岁不做就晚了的事,但是三十岁实际上是个多么年轻的年纪,刚刚褪去二十多岁毛头小子的青涩,开始学着承担家庭与社会的重担,也许做的不太好但还有余地去调整,还有很多可能,我们为什么就认为三十岁需要是个一切安定下来的年纪呢?
我很感谢村上春树在开篇写的是四十岁,也很开心他对四十岁的看法不是到了这个年纪该做什么事,而是到了四十岁,你将收获,也将失去。人的生理状况决定了到了某个年纪,我们失去的将会越来越多,如果能像村上春树一样看到收获,就再好不过。#读书有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