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等候彩虹的同路人 — “喘息服务”照护者互助小组工作案例

等候彩虹的同路人 — “喘息服务”照护者互助小组工作案例

作者: 4eb0837c6b1c | 来源:发表于2019-01-17 10:50 被阅读35次

原创: 蔡学莎  邂逅社工 

一、案例背景

(一)、成立“喘息服务”照护者互助小组开展背景

照顾残疾人成为照护者的一个长期压力包袱,家属情绪上及体力上亦很脆弱和容易受伤。社工在评估家属照护者的需求上,开展照护者互助小组,设“照护者见面日”,组织情绪支持、瑜伽冥想、楷模分享等,协助她们找到日常生活中的同行者与支持者,通过相互帮助,缓解精神压力,正视现实困境并积极面对。

(二)、理论背景

社会支持网络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法,如按内涵分,可以分为工具性支持和表达性支持;按主/客观来分,可以分为实际支持和主观感受。另外一种分法是我个人觉得比较容易理解的,分为有形的支持和无形的支持,其中有形的支持保括物质或金钱的支持和援助,而无形的支持多半属于心理、精神上的,如鼓励、安慰、嘘寒问暖、爱及情绪上的支持等。而我们开展的互助小组就是要给予照护者帮助,通过小组活动和组员之间的互动和经验分享等,减轻其心理负担,给予其精神心理支持,满足其心理情感的需要。

二、案例分析

社会工作者采用焦点小组访谈和问卷调查两种形式对小组需求进行分析。从焦点小组访谈中发现:一是服务对象照顾残疾人成为照护者的一个长期压力包袱,在照护方面产生很多困惑,他们想从小组活动中学到一些经验和方法,用来减轻目前的压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一些困难。二是他们情绪上及体力上很脆弱和容易受伤,希望找到日常生活中的同行者与支持者,以缓解精神压力。三是服务对象从来没有接触过社工小组活动,对社工小组几乎没有认识。根据访谈内容分析:他们都是“喘息服务”项目中的服务对象的家人(照护者),故存在较多共同的问题,适合进行小组的学习辅导;由于小组的定位是认知发展性质的,所以能改善他们共同的问题,达到互助缓解释放压力,获取经验及放松身心的目标;因为本小组要处理探讨照护中所遇到的难题和经验分享及减轻照护者压力放松身心的问题,所以选取具有共同困扰的人参加。

从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服务对象需要在小组中解决的问题包括:找到同行者可以互助,释放心中的压力,讨论照护中所存在的问题,寻求到解决的办法,学习一些照护经验,出门交友,放松身心,正视现实困境并积极面对生活。

三、“喘息服务”照护者互助小组计划

小组名称:等候彩虹的同路人——“喘息服务”照护者互助小组工作案例

小组理念:秉承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观,引导服务对象参与小组活动、积极互动和相互协助,帮助他们改变个人现状。活动中,遵循保密、坦诚、尊重、倾听、不批判等原则。

小组目标:

总目标:希望通过互助小组的努力,使小组成员互助及支持,缓解压力,正视现实困境并积极面对。

具体目标:(1)倾诉困难,释放压力;(2)通过楷模分享,学习经验,解决实际困难,促进助人自助;(3)通过瑜伽冥想,放松身心。

小组性质:封闭式的互助小组

小组对象:“喘息服务”服务对象的照护者(6人),遵循自愿参加的原则。

活动时间:每半个月一次

小组模式:互惠模式

小组理论依据:主要为社会支持网络理论、互动小组模式理论

小组活动计划:

次数/项目

目标

内容

第一节

有缘相识

自我介绍,介绍并明确小组目标,制定小组契约。

1.介绍成立“喘息服务”照护者互助小组背景

2.社工自我介绍,热身游戏:名字串烧

3.制定小组契约:(1)澄清小组目标,明确小组规范和制度;(2)小组成员提出意见和建议;(3)签订小组契约书

4.社工总结本节小组活动

5.布置作业:思考我的状况及困难,下次小组分享讨论

第二节

同舟共济

叙述各自情况及遇到的问题,开展讨论,并给予情绪支持。

1.回顾上节活动内容

2.暖身活动:大风吹

3.让小组成员说出各自遇到的问题

4.小组成员分享解决情绪问题的习惯方式

5.现场角色扮演及分享,社工针对个别成员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

6.社工总结本节小组活动,记录主要问题

7.让小组成员准备下节小组活动:照护经验分享

第三节

你听我说

楷模进行照护经验的分享,以减轻照护者的压力。

1.回顾上节活动内容

2.暖身活动:拉拉手

3.邀请楷模进行照护经验的分享

4.小组成员与楷模进行交流和讨论,互相吸取经验和技巧,针对个别特殊组员展开讨论并给予解决方法

5.小组成员参与整个活动的感受

6.社工总结本小节小组活动

7.预告下一次小组活动内容

第四节

携手共进

通过瑜伽冥想达到身心的放松和情绪的稳定。

1.安顿组员,聊聊天

2.小组成员分别介绍近期情况,就学到的照护经验进行分享

3.社工带领成员集体进行简单的瑜伽冥想,放松身心

4.社工总结本小节小组活动并告知下节小组活动为最后一次

第五节

明天会更好

发表参与小组活动感言,处理离别情绪。

1.回顾小组的历程

2.小组成员发表感言

3.填写小组评估问卷

4.互留联系方式,建立微信群

5.分发礼物,拍照留念,道别

四、“喘息服务”照护者互助小组实施过程

第一节活动:有缘相识

目的:自我介绍,介绍并明确小组目标,制定小组契约。

小组活动开始,社会工作者回顾了成立互助小组的前期准备工作。服务对象进行自我介绍,进行名字串烧的热身游戏,打破彼此的陌生。社工向服务对象解释小组目标,明确小组规范和制度,对于服务对象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稍作修正和补充,签订小组契约。服务对象对活动很感兴趣,表示乐意继续参加小组活动。最后由社工布置了思考我的状况及困难,下次小组分享讨论的作业。

第二节活动:同舟共济

目的:阐述各自情况及遇到的问题,开展讨论,并给予情绪支持。

首先回顾上一节活动的内容,然后做暖身活动,通过“大风吹”重新建立组员之间的互动关系,加深组员间的认识。接着请每位服务对象说出各自遇到的问题。社工请服务对象分享平时解决情绪问题的习惯方式,找一找最困扰他们的问题是什么,大多存在翻身困难、外出困难、睡眠不足等问题。社工针对个别服务对象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最后社工总结本小节活动的内容,并告知组员需准备下节小组活动:照护经验分享。

第三节活动:你听我说

目的:楷模进行照护经验的分享,以减轻照护者的压力。

首先回顾重温了第二节小组活动的内容及小组规则。接着做暖身活动,通过“拉拉手”游戏,增加组员之间的互动,加深信任感和主动性,活跃小组气氛。社工邀请楷模进行照护经验的分享,分享完,组员之间展开讨论与交流,互相吸取经验和技巧。针对个别特殊服务对象,大家展开更具体的讨论并给予解决方法。社工鼓励服务对象表达个人感受,说出自己的体会和认识,同时也鼓励大家可以回家尝试学到的照护小技巧,最后,社工总结本节内容,并预告了下一节活动的主题等情况。

第四节活动:携手共进

目的:通过瑜伽冥想达到身心的放松和情绪的稳定。

活动开始社工先让大家安顿下来,回顾上节内容,接着邀请服务对象分别介绍近期的情况,就学习到的照护经验进行分享。社工组织服务对象一起完成了20分钟的瑜伽冥想,让身心得到放松,情绪得到稳定。最后,社工总结并提醒服务对象下节小组活动为最后一次。

第五节活动:明天会更好

目的:发表参与小组活动感言,处理离别情绪。

小组活动首先回顾前四节活动情况、小组目的、目标等。社工表示对他们的肯定与认同,并鼓励服务对象分享参加活动的收获和感受。大家都表示下次如果还有这样的活动还愿意参加。大家完成问卷表,大家建立微信群,方便今后联系,最后,社工分发礼物、拍照留念后依依不舍道别。

五、对“喘息服务”照护者互助小组评估

小组活动过程中,鼓励服务对象把参与小组活动的感受或者建议等通过书面反映出来,便于社会工作者及时调整和回应。邀请服务对象填写有关小组的问卷调查,由服务对象对小组进行满意度评估。目前对小组的综合评估如下:

(一)服务对象满意度评估

服务对象对整个小组活动的总体评价是非常积极的,给小组活动这个项目打分平均分为9.56分,有80%的成员认为小组气氛非常好。小组活动中,三名社会工作者的团队合作发挥了很好的作用,100%的成员对工作员的表现态度非常满意。这也是社会工作者充分运用“平等、尊重、接纳、助人自助”专业理念的一种体现。 

(二)小组活动过程评估

每次活动后,社会工作者都会听取成员的反馈意见,对活动内容不断加以调整和改进。从调查表反映来看,100%的成员对于每次活动时间(约90分钟)觉得合适的。小组活动时,为了活跃气氛,认识彼此,指导者围绕小组目标精心设计了热身游戏,并在每节次小组结束后进行分享和讨论。从问卷调查表反馈看,75%服务对象认为小组活动的内容很合理。

(三)小组成效评估

调查表中列举参加“喘息服务”照护者互助小组活动的收获这一项中,有服务对象写到“通过这次活动,使我在身心及思想上都获得很多收获”,“这样的活动对我帮助很大,很久没有这么放松过了”。

75%的服务对象认为“很有帮助”,25%的服务对象认为“有所帮助”,认为“基本没帮助”和“完全没帮助”的为零。

对今后活动的开展,100%的成员希望继续开展小组活动。

六、对“喘息服务”照护者互助小组反思

本小组是以“喘息服务”中选出的6名照护者组成的互助型小组,共开展5个节次,在小组开展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听取督导意见,自我回顾小组过程,形成了以下总结反思:

(一)面对服务对象的需求问题,社会工作者要多元化考虑,不仅要善用自身能力为其进行引导,更要想方设法开展活动为其提供帮助。

(二)三名社会工作者团队合作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当一人在主持活动时,其他两人则是小组中积极的响应者和倡导者,增加了整个小组的融合度,使小组成员的同性质和异性质得到很好的结合。

(三)社会工作者要合理利用小组工作技巧,包括沟通与互动技巧、小组讨论技巧等,还要利用好倾听、引导、反馈、鼓励等沟通技巧。

(四)小组活动的场地不够宽敞明亮,不够理想,今后要引起注意或者要利用室外场地。在最后一节小组活动时,场地布置的不够完善,可以稍作装扮,烘托气氛。

(五)社会工作者在协作服务对象处理困难的时候,要尽量让服务对象自己思考应该怎么办,尝试解决方法,达到助人自助的目标。

作者:蔡学莎

机构:德清县彩虹桥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等候彩虹的同路人 — “喘息服务”照护者互助小组工作案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rgb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