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和六便士
那些年我还在痛苦的挣扎中,无意读到了这本书。有两年多的时间,我沉迷于定各种机票和酒店,一旦有时间,就希望逃离这座城市。在短暂的度假中,麻醉自我。仿佛,远离的十几天是一种精神上的皈依,一种心灵上的宁静。
就在那些迷茫的岁月里,有几天我坐在乌镇的游船上。影影绰绰的河面,我看见了金色的倒影。
抬头,望见的正是一轮月亮。
手里在读的正是毛姆,纵然有远处的车马喧嚣,近处有同游小伙伴的嘻闹声,我还是沉浸在了斯朱兰的“中年出走”生涯中。
一本小说,说到底能有多曲折和引人入胜,取决于故事脉络,也取决于读书的人。
那时候的我,就像斯朱兰没有决定出走伦敦的时候吧!表面看起来光鲜亮丽,生活幸福,有人人羡慕的工作,还不错的家庭,没什么特别的挫折。
有些举动甚至让人觉得匪夷所思。比如,故事里的斯朱兰,中年突如其来的叛逆和离家出走,甚至残忍的表象,在后面他一心作画,像一个要离开既定生活的我。
画画代表的就是月亮,而满地的六便士不低头是看不到的。
毛姆丰富的比喻和一针见血的对人性的刻画,叫我赞叹。无论描写贵妇的虚情假意,亦或者善良同情斯朱兰的好朋友那种温情都是入木三分。
我想,读这本书该陪着大溪地的椰风海韵,或者搭配这一艺术画廊的作品,一定很过瘾。当时在游船上读书的我也不差,一杯米酒,伴着船橹的声音,月光照着格外清静。
一气呵成读完,花了八个多小时。毛姆在书里的种种对白现在都还记得。
四年后的重读,激起了无数的回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