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平凡的世界》
百度“无问西东”加“清华”,得到这样八个字“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这是清华校歌里的两句歌词。乍一看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的电影名《无问西东》正是取自其中,查资料说“立德立言,无问西东”本意是“做学问不分中西”,后来延伸到一种“不计较得失 无所畏惧”的人生态度,我想《无问西东》大概说的就是后者吧。这部影片正是为了庆祝清华的百年校庆。说是给清华百年校庆的献礼,却并不仅仅是一部只关于清华的电影。
影片穿插讲述了身处四个不同时代却同样出自清华大学的年轻人——吴岭澜、沈光耀、陈鹏、张果果,他们都对青春满怀期待和敬仰,可是随着时代的变革,一腔的激情也变得矛盾,在青春的这条路上艰难的挣扎前行,但最终都找寻到了真实的自我。四个不同的角色,身处四个不同时代的背景,迁出四段不同的故事,四个人生不同的抉择,却都是一种精神的传递,从吴岭澜到沈光耀,到陈鹏再到张果果,看似没有联系,却有一根无形的线将他们串联起来,贯穿着整部电影。他们在人生最好的年纪做出的选择,都是听从内心的指引,无问西东。
青春、历史、怀旧是我给它的标签,文艺、震撼、缜密,是它给我的感受。
* * * * * *
故事一
“什么是真实?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漫溢出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吴岭澜(陈楚生),明国时期的清华大学学生,文科天分过人,但是他想选择读理科,原因是“因为最好的学生都念实科。”校长梅贻琦鼓励吴岭澜去思考自己的人生之路该如何抉择,告诉他“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之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 于是后面很长一段时间,吴岭澜远离人群独自思考,后来泰戈尔在清华大学演讲“对自己的真实”,让吴岭澜从独自思考人生意义的羞耻感中释放出来,因为像泰戈尔一样卓越的人物也会花时间思考这些,并且也觉得这些是重要的。
面对时代变革的浪潮,吴岭澜终于明白,要叩问自己的内心,遵从内心,而不必去迎合潮流。
每个人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中都有一个觉醒期,而觉醒期的早晚是决定一个人命运的关键,前行道路漫漫,我们也应该在不同的时期思考不同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