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鼓了一晚上的广场舞,脑子里全是那一声粗犷豪迈的“你莫走!”。刚给妈妈拍摄完广场舞《你莫走》,现在她正在客厅沙发上坐着,一遍又一遍地欣赏着自己的舞姿。趁着这个时候,我赶紧躲进房间,在键盘上敲敲打打,以免落了今天的日记。
端午节,据说原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我所在的南方小县城,在今天端午佳节之时,似乎也被天上施云布雨的龙神感应到,开始下起了淅淅沥沥的雨。
在雨层云笼罩下的县城,昏暗、迷蒙。下午的班挺忙碌,但也消去了想归家团聚的焦灼,刚忙完停下来,就翘首以待着下班,熬到点时立马撑起伞,踏上归途。
四周行人车辆都染上一层灰色,这种暗暗的色调,加上雨滴打在裸露的小腿上湿漉漉的感觉,令我不由得加快脚步,往回家赶。
每逢佳节倍思亲。家中,客厅、厨房、餐厅、房间、卫生间的灯光无一不璀璨明媚着,与外界的灰蒙蒙的景色截然不同,很少人喜欢被湿湿漉漉、迷迷蒙蒙、黏黏滞滞的景象包裹着,大多数人都喜欢明亮、洁净、整齐的环境,我也不例外。
家里的灯全开了,这正是妈妈在家的标志。她每次来县城的家,都要把里里外外打扫一遍,所以要把灯都开起来,才能扫尽每一寸污浊,以干净整齐的视觉度过端午节。
厨房里传来各种不同的声音,则是父亲在做着晚饭,时而噼里啪啦的油下锅声,时而哐当哐当的刀斩排骨声,时而悉悉呼呼的电饭锅冒蒸汽声,每一声都是今晚要大快朵颐的预告。
端午节的晚餐很快就开始,牛肉、猪肉、鸭肉,肉肉齐聚,酸味、辣味、甜味、香味,味味俱全。不一会儿,胃部便饱胀起来,再进不去一粒米。
饭后赖沙发上休息了会儿,等胃内容物缓缓蠕动至小肠后,又开始进食餐后水果,荔枝、西瓜、香瓜,无一不令人口舌生津。
还有粽子,没人会在端午节将它忘了。我家已经近十年不自己包粽子了吧。稍微有点印象的还是在初中时,端午节这天,爷爷奶奶把糯米和一些辅料倒入红色塑料桶中,约占了有三分之一桶,洗净米后,仍在桶里留一些水,跟米混合在一起。粽叶是长条梭形的,一张张叠放一起,折成倒圆锥体,直接手掏桶里的糯米塞入粽叶内,捆扎,将它们送入烧柴火的大锅。
关于自家包粽子的印象,就剩下这么一个简单的画面了。爷爷奶奶已经仙逝多年,父母要忙于店铺生意和果园脐橙树,我也要上班,家里也没人再亲自包粽子了。
今天的粽子是亲戚家包好送的,小小个儿的,没有小时候印象中的那么大,一个都要用盆来装着吃。当然还是熟悉的三角状,浑身缚了白绳。闻起来是糯米香气,没有馅儿的。妈妈从老家带了点白糖到县城,为的就是给这个没有馅儿的粽子蘸着吃。
白糖蘸着吃,我也能吃的下,但终究觉得吃的时候平平淡淡的,甜味从第一口贯穿到最后一口,没什么惊喜。倘若是里头夹着三分瘦一分肥的猪肉粽,吃起来便惊心动魄多了。
第一口咬下去,没吃到肉,只觉得口中无味,但不会就此放弃,因为猪肉的香气已经缠住了鼻子。再咬一口,忽然咬到了大口肉,肥瘦兼有,齿龈溢香,此时又不由得心疼起来,生怕早早地把肉全吃光了,所以又转换阵地,暂时咬别的地方。直至最后一口糯米与最后一块猪肉双双送入口中,一种强烈的满足感从口齿蔓延到四肢百骸。
回想起高中时,吃表哥自家包的猪肉粽时,便是上述感受。
晚饭和水果都吃完后,也再吃不下粽子了,只好将它们搁置冰箱,等明天早晨再来品尝。
洗完澡,坐房间书桌前看了会儿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听到妈妈在门外让弟弟捣鼓她那广场舞视频,弟弟不懂,我便出去询问情况。
原来她是要在抖音上拍广场舞《你莫走》,且背景音乐要跟微信公众号的广场舞教学音乐节奏一致。抖音上《你莫走》这背景音乐都是剪辑版,不符合妈妈的意思,我只好拿我的手机放《你莫走》当背景音乐,用她的手机打开抖音拍摄了。
视频拍完后,我一看时间已经晚上九点半了,再不去写日记,恐怕今天要遗漏了,于是赶紧趁妈妈欣赏自己舞姿的时候溜回房间。
写了将近三分之二时,妈妈进房间来了,坐我旁边,我知道接下来又是絮絮叨叨地催婚桥段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