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新教教育——对天主教会的批判与改良

新教教育——对天主教会的批判与改良

作者: 煲冬瓜Rol | 来源:发表于2018-08-10 23:16 被阅读0次

16——17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由路德在德国土地上发起,其性质仍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源于教会的腐败和对世俗权力的垄断,再经过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上层贵族子弟的思想,路德主张对天主教会进行改造。

反对天主教会宣扬的因行称义说,主张因信称义说,人人都可以依靠《圣经》而获救,以此来削弱教会和教士的权力。

他还主张政教分离,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兴起,欧洲大陆开始拜托天主教会的统治。

为了实现他的政治理想,首先打破天主教会对教育的垄断。

教育的目的首先在于使人虔信上帝,还强调要有益于国家。

教育应由国家控制,并普及义务教育,以便改变广大贫困阶层民众的思想,扩展教徒。

同时,教育的内容仍以《圣经》为主,辅以读写算、历史、音乐等教育。

中高等教育仍以古典科目为主,为了更加深入地理解《圣经》,专为上层子弟提供。

路德新教的教育主要主张教育权应该由国家掌握,教育的宗教性与世俗性兼顾,这一时期对于古典著作的重视程度很高,为教育主要内容。

而新教教育的另一派——加尔文派与之有所不同。

由于加尔文派是加尔文在吸收改进了路德派思想的基础上实践的,因此性质相同,但更进一步。

路德主张世俗政权的独立,将教育权从教会手中转移到国家手中。

而加尔文则主张,教权高于政权,但是教权与政权合二为一,二者从属于一位统治者,所以服从世俗政权与服从加尔文新教是一回事。

欧洲大陆之外的英国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英国国教成为没有教皇的天主教,英国国王成为政教合一的唯一领袖。

因此,教育内容虽仍以古典文化为主,但本国语——英语教学逐渐加强,古典语言地位下降,成为摆脱天主教会统治最彻底的国家。

此时期的三种新教教派,虽然之间有所不同,但总体而言都是对腐朽的天主教会的批判与改进。

他们的目的仍然不在于消灭上帝,而在于如何处理教会与信民、宗教与国家的关系上。主张削弱天主教会的权力,发展世俗国家及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在保证教育内容宗教性的基础上,加入世俗性的基本技能,并推行涉及广大贫困阶层的义务教育,为资产阶级的发展奠定思想和劳动力基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新教教育——对天主教会的批判与改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rkr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