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文社科
哀其 半  生  缘

哀其 半  生  缘

作者: 我与你的对白 | 来源:发表于2018-02-22 11:50 被阅读82次
哀其 半  生  缘

看完了三毛的小说全集后,对三毛的文字深爱到极点。不知为何,自己无形中把张爱玲和三毛又联系起来了,她们的出生年代、写作风格明明都不一样。三毛的作品主要是对她自己生活经历的讲述,她的文字总容易触动人的心弦,让心变得很柔软。而张爱玲的作品基本都是爱情悲剧,但其实我最不喜欢看的就是悲剧,所以看张爱玲的小说着实是下了一翻决心的。现已看完了《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与《半生缘》三本小说。之前对于张爱玲小说的种种评判和想象我觉得都是应推翻的,纵使她的小说主要以爱情悲剧为主,但在她的小说中,绝不仅仅是那种简简单单的男欢女爱,也无悲天悯人之感,她对人物心理细腻的描写,她对于千家万户仔细过生活的现时细节,尤如幻化成活脱脱一市井小民,很容易让人置身其中,同时又能给你带来思考。正如毛姆曾经从惠特曼的诗里,得到过一份启悟:“诗不一定要从月光、废墟、以及患相思病的少女的悲吟才能找得到。诗一样存在于街头巷尾,火车站、汽车,也存在于工匠的劳动,农妇们单调无趣的工作里,存在于工作以及休闲的任何时刻。”在张爱玲的小说中,便有深刻的体会。当然,我知道,以我现在的能力与对张爱玲作品的了解,一切的评价都显得特别苍白与浅显,但也想记录下当下自己的想法。

还记得六年前大一的语文老师黄老师曾告诉我们,“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以前我不以为然,但现在系统的看了张爱玲的小说以后,我发现这句话总结的简直太到位。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

看张爱玲的小说,我时常会觉得特别残忍,甚至会有透骨的凉意。但看她的小说从未让泪点低的我流过泪,只会觉得特别难过,那种让人思考的难过,所以有时我会翻来覆去的重看几遍。

张爱玲的小说中,写作背景以二三十年代的大上海为主,这时候的女性社会地位是比较低的,大部分少女们的终极目标是嫁一个好人家,衣食无忧的过一辈子,一旦丧失男人这个依靠,生活必将垮台。看似为喜剧实则为悲剧的《倾城之恋》中,淋漓尽致的展现了这一点。对于张爱玲小说中的很多女性人物,有时会有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感,对于葛薇龙,对于蔓桢。但细想想,又会发现现实是那么的无可奈何,生于当时背景下的她们又如何逃脱呢?又如何去争取呢?

哀其 半  生  缘

其实最开始是想写写《半生缘》的读后感的,未曾想,前面却铺垫了这么长。《半生缘》是我花了两天时间看完的,我发现,短时间内看完的小说感觉会尤为深刻。比如曾经从下午六点看到凌晨一点的《摆渡人》,至今的印象与当初看小说时的感觉都特别清晰。

“他和曼桢认识,已经是多年前的事了。算起来倒已经有十四年了——真吓人一跳!马上使他连带地觉得自己老了许多。日子过得真快,尤其对于中年以后的人,十年八年都好像是指顾间的事。可是对于年轻人,三年五载就可以是一生一世。他和曼桢从认识到分手,不过几年的工夫,这几年里面却经过这么许多事情,仿佛把生老病死一切的哀乐都经历了。那些年那些事,经历十八春后还是难以释怀,日子还是一日一日的重复着,而人心却变得千疮百孔,麻木不仁。时间成了概念,生命渐渐荒芜。

张爱玲就是这么残忍,从一开篇给把结局血淋淋的摆在眼前,不给读者任何幻想的空间。可是张爱玲偏偏要把这个让读者已然丧气的故事,再从头叙起,像是挖了一个道疤,再徐徐地揭开给你看,难看的痂下头的鲜血淋漓。

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顾蔓桢和沈世钧恋爱了又分了手,也就短短几年光景,他们的爱情故事并没有轰轰烈烈,甚至经不起什么考验,再平常不过了。但是是那几年光景,对于年轻的他们来说,仿佛已经有半生那么长,甚至足够回味一生。真乃是半生缘啊!何其残忍的半生缘啊!一生一世本就短,还只能取其一半,甚至一半都没有。

哀其 半  生  缘

顾蔓桢,幼年丧父,姐姐蔓璐为了支撑全家人的生活,为了供妹妹上学,只能退婚,离开深爱她的豫瑾,抛头露面不顾名节出去做舞女,那是被认为不正经的职业。而后姐姐蔓璐深陷其中,最后嫁给了笑起来像猫,不笑像狗的祝鸿才。而蔓桢就在此环境下认识了一起工作的世钧,世钧没有嫌弃蔓桢的家庭,反而还经常去她家,成了常客,他们很自然的相爱了。他们相爱的点滴张爱玲描绘的很少,只知道就这样过了两三年光景。张爱玲就是故意不想让读者一开始便明白,他们是认真地深爱着的,他们竟然已经在一起好几年了!有过许多的幸福甜蜜和憧憬,谈婚论嫁原不是出于无聊或者定俗。如果换在别的故事里,这一段感情一定可以被演绎得惊心动魄,但张爱玲净写那些惹人伤悲不愉快的,一丁点的幸福都不给他们体尝。这些幸福都是在一切已成定局十几年过去以后方才提起的。这时再提起不过徒生悲凉罢了。

哀其 半  生  缘

世钧出生于一个南京商人家庭,伴随着父亲的去世和母亲与家庭的哀求。世钧放弃了自己的梦想回到家经营家庭事业。从这时起,世钧与蔓桢的爱情就已经濒临死亡。在一次争吵中,当时的世钧与蔓桢永远告别了,谁也没想到那就是永别。蔓桢落入了姐姐的圈套,姐姐以为自己的丈夫祝鸿才会永远深爱自己的妹妹,她想用妹妹来套住丈夫。蔓桢被供养她长大读书的姐姐欺骗了,她被关在房子里一年,在这期间,世钧也来找过她,她听到熟悉的皮鞋的响声,可是蔓桢却一点求救的声音也发不出来。就这样,世钧走了,一走十四年,他和曾经讨厌的“青梅竹马”的翠芝结婚了。

而蔓桢生下了仇人的孩子,姐姐死后,她挣扎过,最后她还是理由充分的嫁给了祝鸿才。

原本很复杂的婚姻,那让世钧与曼桢郑重地踌躇了好些年的婚姻,忽然就变得那么草率简单了。世钧很轻易的和翠芝结了婚,世钧后来回忆,他当时与圈子里的哪个女孩都有可能结婚的。而曼桢懵里懵懂地,还是理由充分而无奈地同自己的仇人竟然结了婚。曼桢像是死人一样活着,被命运抛来丢去,不是她生来命不好,只是她已经首先自弃了。

然而真正自弃的人,不会硬生生地要将自弃展示给别人看。所以曼桢最后离开了鸿才的家,所以张爱玲仍要写曼桢的那封信,“世钧,我要你知道,这世界上有一个人是永远等着你的,不管是什么时候,不管是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世钧看到最后几句,就好像她正对着他说话似的。仍要写世钧的肺腑感慨,隔着悠悠岁月,还可以听见她的声音。他想着:“难道她还在那里等着我吗?”那一份苍凉背后,仍有丝丝不甘的生命力。

我一直在想,如果,蔓桢没有落入姐姐的圈套,她是否能和世钧结婚,能否和他快乐的生活在一起?我觉得也不会。

哀其 半  生  缘

行笔至此,心里已是非常难过,写比看真的要难过许多。也不知写了些什么,完全是自己所感所想吧!有时生活其实并不像童话故事中那样,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也不会像电视剧那般男女主始终都有光环照耀。该来的总会来,生活不会总那么遂人愿。在大时代背景之下和性格之下,就潜藏着一个人的命运。我想与其说愿你被生活温柔以待,还不如说愿你温柔对待你自己。

 

相关文章

  • 哀其 半  生  缘

    看完了三毛的小说全集后,对三毛的文字深爱到极点。不知为何,自己无形中把张爱玲和三毛又联系起来了,她们的出生年代、写...

  • 哀其不幸,怒为其争2019-07-26

    哀其不幸,怒为其争 蒙启派有一句名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是蒙启派对民众的态度,半对半错。 哀其不幸,理所当然;...

  • 哀其生,哀其情,悲缘起,叹缘灭

    哀其生,哀其情,悲缘起,叹缘灭。百花各有各好,浮华世界诱,惑万千,肯陪你一世的人或许错过再没有。性烈或许不若温柔,...

  • 三行情诗0116《这一次、这一辈子换我来喜欢你,可以么?》

    《我想把自己的世界分你一半》 我想把自己的世界分你一半,又怕你欲求不满 《最怕你哀其不幸》 最怕你哀其不幸,更怕你...

  • 《缘灭缘生》

    《缘灭缘生》 三生烟柳巷, 转世半俗缘。 欲绝情非己, 尘封酒醉闲。

  • 哀其不争

    再一次地,一家书店倒下了。 可是我又有什么资格动恻隐之心,不要说开书店,就连去当文科生,就连去当艺术生,就连坚持写...

  • 哀其不幸

    哀其不幸 鲁迅先生的文章就像绍兴的老酒,时间越久,回味就越无穷。他的笔就像手术刀,把国民的劣根性都逐一解剖,也常常...

  • 哀其不幸

    新学期上班第一天,被对桌苦大仇深的脸惊住了。不到三十五岁啊,我几乎从她脸上看到了一个祥林嫂! 然后,在我想躲没躲掉...

  • 哀其不幸

    她家里重男轻女,她虽然是家里的老小,比她大的是她的哥哥! 有人说,女孩子有哥哥是幸福的,一辈子都会有一个男人保护自...

  • 哀其不幸

    昨日检察院见到一个农民,皮肤黝黑,看起来很憨厚。他说自己因为喝酒,从家到自己的地里。被交警抓住,妻子有癌症,儿子因...

网友评论

  • Apony:看完你的文字想马上读张爱玲了。
    我与你的对白:@Apony 去吧去吧😉
  • 96大阳:手机响一声,来了个推送,一入眼的就是三毛两字,心想:简书真有意思,会推送我感兴趣的内容?点开一看,才晓得是我关注的你发了文章,哈哈。文章看到一半,当你介绍剧情时才恍然知道我看过这部剧,只怪自己总不用心记得任何东西的名字。写得我看完三毛,预备下一个就读张爱玲了嘻嘻
    我与你的对白:@96大阳
    学姐描绘的就是这么有画面感,哈哈哈哈,迄今为止,最喜欢的还是三毛,看学姐的朋友圈,发现我们两都一样😉真的超级喜欢三毛的,张爱玲的小说也挺好看的😘

本文标题:哀其 半  生  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rna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