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TTT课程时磨过课,参加比赛时磨过课,课程开发时磨过课,而此次DISC双证班上海11.3日举行的线下磨课,让我对磨课又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我的课题是《做知人善任的管理者》,15分钟的课程,我准备了两天,先列大纲,确定要讲的内容,然后设计课程逻辑,提炼理论、编写案例,设计互动和学习活动。案例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视频,然后自己编写了一个日常的工作情境作为案例进行讨论。
来到了磨课现场,发现大家都超用心。有从外地赶过来,磨课之后又赶回去的,有开完会立马赶过来的,有专门请假的,我们一小组七位同学来了四位,哈哈,又可以愉快的一起学(聚)习(会)了、!
在欢乐的氛围中,大家轮流上场做了自我介绍。之后,我第一个上场。先讲课题、课程对象及课程的三部分结构,然后就第二部分的其中一个内容:如何管理D特质员工进行了分享。首先用一个案例讲大家讨论,小组代表发言如果你是管理者,你如何对D特质员工进行管理,然后分享“风筝管理法”从授权、激励和指导三个方面如何对D特质员工进行管理。还是有些紧张的,忘记了好些词,内容不是太流畅,15分钟的内容10分钟就讲完了。一看桌上的沙漏,我不禁红了脸。
讲完后,进行提问环节。大家三人为一个小组,由小组2分钟讨论后,轮流对我进行提问:“课程的题目是怎么来的?对象是哪些?案例设计的目的是什么”等问题,回答大家的问题的时候,我还是有一些压迫感的,还有些汗颜:有这么多问题,我设计的时候怎么没有考虑到?这也是磨课的价值,可以让我了解不同角度的人对这个内容的想法和疑问,了解大家所关注的是什么。一个好的问题一针见血,可以帮助我找出我没有发现的问题。
提问之后,大家按照分成的小组,从不同角度: 主题、结构、案例、呈现、教学法五个方面先小组讨论,然后小组代表进行反馈。反馈的时候从三个方面讲起:好的地方、不足之处及改进建议。反馈时间不超过3分钟,每人角度可不同,别人说过不重复。大家对我的案例提出了疑问,引入的案例员工的特质不明显、故事并不能说明员工的特质。由此可见,你的功夫花了多少,别人是看得到的,在以后的课程中,一定要注意案例的匹配性,在案例上要多花功夫。大家从多方面提了很多宝贵建议:如可以放图片或视频案例、案例可以用演的方式、加入个人介绍PPT等。现场有培训师、有机构、有DISC课程的学员,人群不同,每个人视角不同,当大家把写满了建议的小纸条交给我的时候,我感觉这些小纸条特别有价值。
大家从各个方面给我提了很多宝贵的意见接下来是F44期李静的《DISC打造品牌故事》。
静静的题目很吸引影人眼球,很高富帅的主题F51期不二的《运用DISC好好说话》
原来群里不正经的不二其实还是挺阳光灿烂、文质彬彬的一个帅哥F51期陈然的《如何适应这个变化是常态的社会——DISC行为风格学初探》
,陈然的是千聊,在线下磨线上的课,是怎样的一种体验?在这三位的分享的时候,我同时也是一个听众,一个学员,也从不同的角度看到了他们的优点和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感受了提问的时候要分清问题和建议,一个好的问题能让分享者豁然开朗,特别佩服F2大师兄薛振宇,总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方面,提出的问题也是一针见血,直指本质。不禁感叹提问也是一项能力,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洞察力和分析力。
结束前,所有参与者写下2个收获,1个即刻可以开始的行动。大家纷纷写下自己的收获和行动。
本次磨课,是课程研发中的碰撞,是课程呈现前的演练,是课程结束后的复盘。集众人的智慧,集众人的力量,对一门15分钟的课程进行打磨、雕琢、萃取,让分享者有更好的课程设计、呈现和演绎。美玉需雕琢,好课当打磨。
下面四句话是我感受最深的四句话,与大家共享。
1、 分享改变比分享道理更重要。
2、 好的故事比空洞的说教有力量。
3、明确课程定位、培训目标、培训对象、课程价值。
4、只讲自己能驾驭的主题,勤奋的双脚要走在正确的路上。
(每每见到任博老师的金句,总是任不住感叹,明明可以靠相声和厨艺吃饭,为什么要选择做培训?)
真正的好课需要“精雕细琢”、需要“千锤百炼”,
让我们勤奋的双脚走在不断前进的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