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卸载了几个APP,新闻类、购物类、视频类,没有感觉到不适和不便,大事小事八卦谣言,微信朋友圈悉数播报,风雨无阻。
当然,必须接受的现实是,我们不可能无所不知,你我他她大家都一样,不可能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了如指掌。
地球的某个角落,总有奇闻轶事在发生,某个时间里,总有一些人会被错过。
用多少时间来关注?
没有计划会非常可怕,无孔不入的碎片信息充斥在眼前和脑海,难得的专注力和好奇心被稀释,真正有价值的内容混杂其间,石沉大海。
五年前戒电视时,低头族尚未成为社会现象,不想看到孩子被快速变幻的画面和极具吸引力的声音绑架,只有先约束自己。
第二也是因为时间紧张,能有不被打扰的10分钟都是奢侈。
所以从《中国好声音》到《奔跑吧兄弟》,从《琅琊榜》到《欢乐颂》,一无所知,敬重有才华的文字工作者,在电子书上读完了《甄环传》,总算勉强有几句跟得上的话题。
身边有很多和我一样从来不发“朋友圈”的“朋友”,永远也别想通过刷小红点知道他们的动态,但圈里的每一条信息,都尽收眼底。
偶尔会有占小便宜的不安,没有贡献,一味接收,也不排除被屏蔽的可能。
若非工作需要,大多数人的朋友圈最早都由家人、亲戚、同学、同事组成,再后来添加了同行,添加了客户和上下游,又作为潜在客户被各行各业的销售添加。
“朋友”越多,圈里的信息更新越快,半天刷新一次,就是一片翻天覆地,常有目不暇接之感。
有人去了欧洲
有人生了二胎
有人注册了新公司
有人在医院打点滴
有人提了新车
有人错过了最后一班高铁
……
四月晒春天,草青花丽江山如画;
五月集体感恩母亲节,尽管回家照样舍不得放下手机帮妈妈洗碗;
六一到了,全中国所有少年儿童不分天南地北,统一画上蓝眼影红脸蛋,咧着小嘴霸了屏;
高考第二天,各省满分作文出炉
……
如我一般精神贫瘠的饥饿者,迫切希望获取更多填补空白。
这些信息对我们有用吗?
我们看到了生活的丰富多彩,了解了人和人之间的各种可能性,在转贴中,也搜罗了一些非常有意思的公众平台,以及这些平台背后各种各样有意思的人。
同时带来的影响是,我们的时间被主动割裂,时刻惦记着去消灭每一个静止的红点,很难集中注意力完成某个连贯的动作,很难专心考虑某个需要深思的问题。
消磨时间的渠道太多太多,追的美剧又更新了,读到了一篇正中下怀的长文,暑期旅行要查查功略,上次买的裙子还缺一双搭配的鞋……
让身心放松的诱惑无处不在, 尤其对时间相对自由的人群。
断舍离。
可用可不用的,删;非真实兴趣所在,取消关注;可见可不见的人,不看他的朋友圈。
尽量减少新信息的接收渠道和数量,尽量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选择高质量平台,尽量承认并接受,这世界离了谁的关注,都会照样正常运转。
值得一提的还有为朋友圈活跃做出巨大贡献的微商,他们在清晨用一碗鸡汤问早,在饭点提醒你要健康饮食,睡前自然也不会忘记道个温馨的晚安。
门槛太低,只需要一部可以联网的手机,几张产品图或小视频,编辑一条图文信息发布,便可华丽丽的变身微商。
不要店租营业员,也不用担心库存积压,人人都有了第二职业。
这是一个疯狂的时代,这是一个让女人疯狂的时代。
三月卖早春新衣、补水面膜,夏天卖皮包眼镜防晒乳,秋天卖百搭围巾披肩,冬天是各种加绒的修身的保暖的一切的一切。
有人代购、有人直销、有人分销,随便加入一个群,申请加为好友的信息便铺天盖地的飞来:国际奢侈品、厨房小家电、坚果零食、塑形内衣、卖房卖车卖保险等等等等,作为自然人衣食住行的一切需求,似乎都可以在朋友圈得到解决方案。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把微商作为第二职业的,90%是女性。
她们当中的大部分,拥有一份形同鸡肋的工作,带着一个不好对付的半大小孩,她们都对自己的生活有着美好的期许,在不占用人力财力物力资源的前提下,希望通过拇指轻点的动作,以最少的时间成本,换取相应的额外价值。
于是,好好的一个人,说微商就微商了。
朋友关系沾上商业性质,总会有些说不出的别扭,基于纯粹感情而建立起来的友谊,一不小心被当成了生意上的工具,被动得让人不爽。
不爽也只有忍着,只要产品形象尚可,只要不是过度营销,手指滑得快一些,也就过了。
作为社交工具,微信成功取代QQ成为了近年最火热的应用,下次又会有什么产品来取代微信,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定会有。
不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敢卸载微信来表现自己的标新立异。
在虚拟世界里,这种着了魔般的焦虑、厌烦、欲罢不能,如影随行又束手无策。
不如相忘于江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