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一人不进庙两人不观井

一人不进庙两人不观井

作者: Rexshair | 来源:发表于2017-05-30 13:54 被阅读0次

十年荆轲一梦

一人不进庙,指的是庙里是供奉鬼神的地方,有鬼神出没,很危险的。还有句话叫宁歇坟,不歇庙。宁可在坟头休息,也不要在庙里休息。

庙里的宝贵东西很多,没了怎么办?

南北朝时期,北齐人袁聿修为官清廉,颇有政绩。他当了十年尚书郎,从未接受过别人的馈赠,被人们称为"清郎"。有一年,袁聿修奉命去各地巡视,经过兖州时,他的一位朋友在那里当刺史,硬要送一些白绸子给他留作纪念。袁聿修说啥也不接受。为了说服老朋友,他特地写了一封辞情恳切的辞谢信。信中说: "今天我路过这里,非比寻常。这次我是奉命出来巡视民情、考察官吏的,你虽是我的好朋友,但礼物却无论如何不能收。这正象一个人路过瓜田和李树下一样,倘若在瓜田提鞋,在李树下整冠,就有偷瓜摘李的嫌疑,希望你能理解我的心情。"

袁聿修的朋友读了信,深为感动,便不再坚持给他白绸子做纪念晶了。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这是旧社会许多知识分子遵循的避免嫌疑的格言,这一要求在许多情形下有它的积极意义,但人们是否必须以"不入嫌疑间"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是大可怀疑的。生活中常有人因避嫌而不能坚持正义的,常有人不避嫌而秉公执法、为民除害的,也常有人借不避嫌营私舞弊?中饱私囊的,看来"不入嫌疑间"并不能作为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但是,象袁聿修那样的做法却是早已为人们肯定和褒扬的。

二人不窥井,指的是其中一人可能会把另外一人推下去,为了自身安全,所以不和他人一起窥井。二人不看井”典型的案例就是西游记中乌鸡国国王被妖怪变的国师推入井中。古时也有典故,有两人同时赶路进京赶考,其中一人比另一人文才略优,并还带了丰厚的盘缠,另一人一路上就心中惴惴,怕同伴抢了他的头名,一直有加害之心。于是一路上寻找机会。突然发现前面有一个井台,两人正是口渴之际,他跑到井边,向同伴招手,你看这井水多么清洌,文才之人高兴的跑到井边,伸头观看,不料,无良之人,手按他的头一下按到了井里,无良之人去了心病,得了钱财,扬长而去。

三人不抱树指的是如果有人故意放手可能会压死其他人。就是要防人的意思。

抱树是扛木头的意思。三个人一起扛木头,一是有人容易偷懒,就相当于三个和尚没水吃;二是受力不平衡,容易出意外事故;三是防止有人加害,如果有人故意放手可能会压死其他人。和第二点类似,就是为了摆脱偷懒嫌疑、避免意外发生,所以这样的事情不能做。还有很多,比如说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是说在瓜田里不能弯腰提鞋,别人会误认为你弯腰是要偷瓜,李子树下不要举手去弄帽子,别人会以为你伸手要摘树上的果子。比喻正人君子,虽然说自己为人正直洁身自好,却还是要多注意自己的行为细节,不去做那些会让别人误会、让自身沾染各种嫌疑的事情,这样才可以避免麻烦和不必要的误会。

  有典故,两人欲加害一人(不想害命只想害病),于是创造机会三人同时去抬一棵大树干,这俩人劝被害之人去抬前面,二人之中一人抬后一人抬中间。三人努力咬牙抬起后,中间之人俏俏的向后颠去,和后面的人同抬一头。而且前面之人还看不着,一段路后前面的人被压垮,内脏负伤,得了血唠,还不知是别人加害。

  独坐莫凭栏,一是独坐凭栏之时,最容易想到一些伤心之事,而想到这些事,会容易跳楼。二是防止别人加害。古时候有一练武之人,武功卓著,但不会游泳,遭同门师兄弟嫉妒,欲加害于他,又打不过他,但知他有晚上练功之后倚池塘之栏静思的习惯,于是就用锯子把木栏锯断插好,并用与木栏同色的泥巴糊好,晚上他练功后倚栏休息,一下翻到了塘里淹死了。

  总之几个典故都是在无防的时候被人加害。所以,防人之心不可无。据说,最后案子被智慧县令所破,害人之人,都被判了斩刑。所以害人之心不可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人不进庙两人不观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rrr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