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7.13
教师要养成四个好习惯
(1)享受阅读的习惯
爱读书比读什么更重要。每个同学都应该有自己的个性化书单,有的同学喜欢网络小说也没有关系,但也要防止走火入魔,钻进“死胡同”。考试分数高并不意味着综合素养不一定高,但语文素养高,考试分数一定不会差。
杨绛:读书就好比串门
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页就闯入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就高明,和他对质。
电影《教授与疯子》
站在书脊之上,我可以飞跃眼前的围墙。借着文字之翼,我可以抵达世界之巅。这是我的自由。只有在阅读时,我才会感到身后无追兵,因为我是在追寻上帝的脚步。(精神病患者迈纳医生,《牛津英语词典》编者)
关于读什么?
蔡元培《读书指导》序:一是便于自修的,二是便于参考的,三是便于增加常识的。
夏丐尊《阅读什么》:一是关于自己的职务的,二是参考用的,三是关于趣味或修养的。
关于日怎么读?
诸葛亮“独观其大略”。
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
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苏轼“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朱熹“逐句玩味,反复精详”。
顾教授分享了他读书的方法:
1.“拿来主义”法:挑选、占有、运用。只选自己感兴趣的,或者自认为有价值的,能够为我所用的,才阅读。否则,好书那么多,哪能读得完?“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2.“雁过留痕”法:力求有所得,还要尽量多得。遵照“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古训,把自己认为的重点字词、精彩句段圈点勾画,估计将来写作时用得上的内容或观点作特别标记。
3.“随心所欲”法:喜欢的就多读几遍,感觉一般的大致浏览一下即可。至于那些一读就感觉索然寡味的,没什么意思的,随便翻翻即可。(2)善于思考的习惯
好学生不再是把已有的知识烂熟于心,而是能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能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需要具有探究质疑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
(3)乐于表达的习惯
常问自己:
你鼓励学生提出稀奇古怪的问题了吗?
你打击和嘲笑他们提问的积极性了吗?
你引导他们去寻求问题的不止一种答案了吗?
你诱惑他们去质疑你的结论,挑战你的权威了吗?
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
宁招爱提问的孩子,也不愿招只会埋头考试的学霸。
(4)自主学习的习惯
我的地盘我做主,我的语文我做主。不是为老师学,也不是为父母长辈学,是为自己的精神%成长而学,为自己的未来而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