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在世时说到杨陶天先生总是赞佩不已。上世纪五丶六十年代,每逢说到名人的书画,他总是说“杨陶天先生书画兼工,某某书法家的字也没有杨先生的字好,某某画家的画也不及杨先生画得好!”“杨先生是真正的共产党人,德才兼备!”
地处卫运河畔的馆陶,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两千多年来圣贤辈出,在群星灿烂的历史名人中,杨陶天先生就是其中一位。
父亲常说,杨先生工于书法,真草隶篆都非常出色,尤其工于颜(真卿)体楷书。说到这里,他提到当年的一件往事:王占元是馆陶籍军阀高官,民国初年,王占元升至湖北督军兼省长丶两湖巡阅使,他还是“勋一位壮威上将军”,是著名的民国初年二十四上将之一。这位贫苦人家出身的子弟,官做大了,也更加爱慕虚荣。他晋升高官之后,曾先后在故乡南馆陶大兴土木,修建了督军府丶新老王氏宗祠与三座巍峨的青石大牌坊,以彰显其官位与财富。
王占元功德牌坊的石料来自河南浚县,巨大的石料用大船沿卫河运至南馆陶。这几座大牌坊规模宏大,其规制与江南水乡许多名人的牌坊相比,凸显恢弘大气。为了彰显荣耀,卫运河西岸大街的功德坊上,他请原民国代总统冯国璋题写了牌匾,一侧为“中华保障”,一侧为“大德无疆”。牌坊横梁上的大字由谁来写?他想到工于颜楷的杨陶天先生。
杨陶天少年聪慧,勤于思考,书读得好,书画也小有名气。及至青年,他的书画已扬名鲁西,一字一画难求,可偏偏这位先生都有一个倔脾气——不屑与权势为伍。在权势人物看来,杨陶天有些清高孤傲。王占元略知杨陶天的品性,却看上了杨陶天的字。在他看来,牌坊上的题匾是赫赫有名的民国代总统所写,而横梁上的题字必定要有故乡首屈一指的杨陶天来题写,于是他带上不菲的银钱请求杨陶天写,叫作“润笔”,看在同乡的份上,杨陶天答应了王占元的请求。牌坊于1934年落成后,横梁上“鲁直豫晋绅商仕学各界敬赠”十二个鎏金大字熠熠生辉,其端庄俊秀,让过往行人啧啧称赞。
了解南馆陶老街历史的人都知道,王占元官做大之后,为了光宗耀祖,先后修建了老宗祠与新宗祠,还在西南街(也称张家街)修建了规模弘大的督军府,与矗立在老街大街和河东太平街上的两座大牌坊,在东鸭窝村(也称山东鸭窝)为其姐姐建立了同样规模的贞节坊。南馆陶西围墙外原本修建了他家的宗祠,但他嫌不够气派,又在其西南方向大堤北侧,修建了新宗祠。这座新宗祠面向秤钩湾方向,面南背北,仿照北京紫禁城的样式建成一个三进大院,牌坊式大门,一丶二进,二丶三进之间是两座宫殿式建筑,由于忌讳“官不配位”,屋瓦没用黄色硫璃瓦而用了绿色,两侧厢房,也按照紫禁城天安门内到午门的建筑格式修建,人称“小故宫”。
新宗祠修建中,规划了宗祠大门石柱上的楹联与一进院大殿前东西两侧的石碑。楹联上的文字与石碑上的文字,仍聘请杨陶天先生书写。当年老街上的穷小子与小混混,一旦做上封疆大吏与军界高官,自然要为祖宗脸上贴金。宗祠牌坊式大门左右两石柱上的楹联,父亲与我只记得半副:“西洪洞东陶郡诗书传家”,这显然有贴金之嫌——入淮军之前,其父是老街上的“牛马经济”,就是牛马市上买卖双方的中介,在买卖双方之间袖筒里伸手指讨价还价的人;其兄长为生活所迫,在驸马渡上撑船摆渡挣些钱贴补家用;而当年被街坊称作“王七儿”的王占元,更是斗大的字不认两布袋!怎么就成了诗书传家了呢?联语虽虚,但杨先生楹联上的字与碑文上的字却写得不凡,王占元看了,脸上甚觉有光。
父亲说杨先生的画,多次由衷地赞叹。他说:“先生擅长国画,无论是写意还是工笔,成就都非常高。”父亲青年时代多次看过先生的画,他说:“杨先生的山水画,大气磅礴;他的工笔牡丹丶梅花与花鸟,无不栩栩如生,端庄典雅,既自成一体又传承古人。”
父亲生于南馆陶老街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少年与青年时代,就仰慕追求光明的进步人士,1941年在郭冠英丶高秀亭介绍下,18岁即在南彦寺村(现寿山寺村)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谈到中国共产党在馆陶的发展,他多次说起杨陶天丶郭冠英丶高秀亭等革命先驱者,他告诉我:“是他们在馆陶播下革命火种,他们的早期革命活动就像暗夜里的火炬,照亮了一代青年的心灵,让我们找到了革命的方向。”1935年,在北平读书的馆陶籍中共党员郎清荣回故乡度假,指引他中学时代的同学杨陶天丶陶明走上为劳苦大众求解放的道路,并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也是馆陶县历史上较早一批共产党员。1937年暮春季节,成立了中共南馆陶党支部,杨陶天先生任支部书记,这个党支部直接隶属于北平党组织领导。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9月,中共鲁西北特委派王乐亭来到馆陶,进一步壮大党员队伍,扩大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的影响。从此,抗日烽火燃遍陶山大地,成为抵御外寇丶争取民族解放的鲁西北抗日根据地的重要部分。杨陶天先生是功不可沒的。
卫水滔滔,情思不尽。晚年的父亲每逢说起杨陶天先生,还常常感慨不已,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杨先生才华横溢,德艺双馨,他是一位正直无私丶追求光明丶向往理想的共产党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