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9672666/a0cbee1a18d6cdc4.jpg)
止语是智慧,止心是修行。
止语更多的是不涉别人的因果。记得曾经有一个广告文案,从成年人的角度来看,那就是一个正常的小孩儿,但是从小孩儿的角度来看,他却是一个伤痕累累的孩子。世界上的事,无所谓对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其实只是每个人的角度不同罢了。如果我们只是从自己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然后用我们的观点来矫正这个世界,这很明显是无知而且错误的。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并不是事情的真相,只是看到了事情的某个片段或者某个角度。但是我们却以为我们掌握了真理,因此我们怎能不偏颇呢?
况且每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也不同。认为好的事情在别人看来不一定是好。我们认为坏的事情,在别人看来也不一定是坏。好和坏本身就是一个判断,好和坏是没有客观标准的,评价的标准主要来源于主观。因此,评价的人不同,那结果就可能截然不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我们和他们相遇,仅仅只是在某一个点重逢。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前因和后果,不知道他们的过去和将来。仅仅依靠我们看到的那个点儿,我们又能怎么来评价或者评判他们呢?不要过多涉及别人的因果,我们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真正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归宿。我们只需要静静的观察他们就可以,不要妄加评判,不要妄加评价。
止心更多的是对自己来说的,至心更多的是指自己的欲望。每天我们都会有很多的念头,甚至可以说念头是时时事事处处都存在的。
止行更多的就是止念。如何才能止心止念呢?我个人觉得止心止念其实和止语的方式差不多。
念头是客观存在的,不要奢求去停止它。我们就静静的观察它,不去评价,不去评判,只是默默的去观察,任念头来来去去。
念头是好也罢是坏也罢,不去过多的关注,仅仅是观察。观察本身就会带来止念,然后开始观察念头和念头之间的那个空隙。之后安住在那个空隙里,静静的等待下一个念头的出现。
网友评论